#热问计划#最近,“印度制造取代中国”的大饼彻底糊了锅——莫迪政府砸了230亿美元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被爆夭折,目标没达成,制造业占比反而从15.4%跌到14.3% 。消息一出,连印度网友都破防:“说好的赶超中国呢?”
今天咱就扒一扒,印度这出“制造业大戏”为啥演成了“PPT治国”的尴尬剧?
1. 政策空转:钱没到位,企业干瞪眼
莫迪的PLI计划听着挺唬人——砸钱补贴14个制造业领域,目标2025年制造业占比25%。结果呢?四年过去,产值只完成目标的37%,补贴款更是抠搜到只发了8%。企业申请时豪情万丈,投产时发现补贴像挤牙膏,连苹果在印度的iPhone生产线都因效率太低,产能直接腰斩。
说白了,印度官僚系统就像个“卡顿的ATM机”——按钮按烂了,钱就是吐不出来。专家直言:“这可能是印度制造业最后的机会,结果连PPT都没演完。”
2. 基建拖后腿:连电都没通,谈什么“世界工厂”?
印度70%的农村还没通电,物流成本占GDP的14%,比中国贵3倍。中国港口年吞吐量是印度的3.5倍,高速公路总里程甩印度几条街。就这条件,莫迪喊“供应链优势”,简直像骑着自行车追高铁——连尾灯都看不见。
更魔幻的是,印度连自家炼钢高炉都得靠中国设计,刚投产就翻脸加征中国钢铁25%关税。这操作,像极了考试抄答案还骂同桌太优秀。
3. 劳动力“硬伤”:人海战术敌不过效率黑洞
印度人口快超中国了,但劳动力效率只有中国工人的43%。苹果在印度组装手机,工人培训成本高、良品率低,逼得库克宁愿包机运零件回中国,也不愿扩大印度产能。
反观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是印度的12倍,5G基站多40倍,连农民工都能操作数控机床。印度想靠“人海”逆袭?抱歉,现代制造业早不是拼人头的时代了。
4. 供应链依赖中国:嘴上喊“取代”,身体很诚实
印度PLI计划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有手机和制药业,94%的补贴砸向这两个领域。但讽刺的是,印度手机生产线连螺丝钉都得从中国进口。莫迪一边喊着“去中国化”,一边离不开中国供应链,这精神分裂程度堪比“减肥狂啃炸鸡”。
更扎心的是,中国制造业已从“衬衫换飞机”升级到“新三样”(新能源、芯片、高端装备),而印度连仿制药原料还得从中国买。
结语:印度需要的是“清醒剂”,不是“鸡血”
印度制造业的困局,本质是“既要又要”——既要模仿中国路径,又放不下官僚主义的傲慢;既要吸引外资,又搞税务稽查“杀猪盘”;一边对标中国,一边连基建和教育的作业都抄不全。
中国制造能崛起,靠的不是补贴口号,而是几十年咬牙搞基建、投教育、建全产业链的苦功夫。印度若真想逆袭,不如先给农村通上电,把公路修明白,少点朝令夕改的政策“翻脸术”。毕竟,制造业没有捷径,PPT画不出世界工厂,吹牛皮也吹不跑中国供应链。
最后送印度一句话:仰望星空前,先学会脚踏实地。否则,别说取代中国,自家人的“印度梦”都得饿肚子
上一篇:多家银行集体宣布: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