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债市研究
A:浙江AAA城投/江苏AAA城投寻找租赁信托保理等非标资金,能做的来询,渠道勿扰
B:承接城投定融/类定融业务,有较强的募集速度,优质项目月打款1亿,网红城投和网红区域不接,欢迎城投/施工方咨询合作
C:承接地方政府外资招商引资业务,模式为QFLP基金,操作周期1-2个月,欢迎地方政府/城投/施工方咨询合作
D:长期寻找QDLP/QDII/TRS/外资行结构性存款/CLN等通道,资金为私募产品资金
不少小伙伴聊到城投类CMBS融资的热潮,CMBS到底是个啥?对城投公司而言有何意义?未来怎么看?复制性如何?
在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与融资渠道收紧的双重背景下,城投公司正经历着融资模式的深度转型。
以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为代表的资产证券化工具,凭借其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负债结构的独特优势,逐渐成为城投公司新增融资的重要选择。2023年以来,在以35号文为代表的政策强监管下,城投人被迫戴上了融资的“紧箍咒”。多地城投公司密集发行CMBS产品,融资规模屡创新高,这一现象既是金融创新的体现,也折射出城投企业在监管压力下的生存智慧。
一、CMBS:城投融资的“新宠”逻辑
CMBS作为一种结构化融资工具,其核心在于将商业物业(如酒店、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等)的未来现金流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产品。相较于传统银行贷款,CMBS具有三大显著优势:
1.低成本与长期限: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CMBS利率普遍低于同期银行贷款。例如,2024年广州城投发行的流花展贸中心CMBS,票面利率仅2.48%,期限长达21年,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
2.高抵押率与灵活用途:CMBS允许以物业估值的70%-80%作为融资上限,且募集资金可用于偿还债务、补充运营资金等,突破了传统贷款的用途限制。如温州城发万豪酒店CMBS的抵押率接近政策上限,融资6.5亿元用于优化债务结构。
3.资产出表与风险隔离:通过将物业资产转移至专项计划,城投公司可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财务报表,同时将底层资产风险与主体信用隔离,提升融资效率。
这些特性与城投公司的需求高度契合。随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监管趋严,传统“借新还旧”模式难以为继,而CMBS通过盘活存量资产,为城投公司开辟了一条“资产变资本”的新路径。
二、典型案例:CMBS的地域与资产类型扩散
CMBS在城投领域的应用已呈现明显的地域扩散和资产类型多样化趋势:
1.西北首单:陕投集团人民大厦CMBS
2023年5月,陕投集团以西安人民大厦为标的,发行西北首单国企物业CMBS,规模未披露。该项目通过引入国际酒店管理模式,将历史悠久的酒店资产转化为优质证券化标的,既盘活了存量资产,又为后续轻资产运营奠定了基础。
2.长三角标杆:宁波城投与鄞城集团的创新实践
宁波城投于2023年3月发行6.8亿元CMBS,利率3.7%,为当时宁波国企单笔最大规模。2024年9月,鄞城集团进一步以水街商业广场为底层资产,发行4.01亿元CMBS,票面利率低至2.34%,创浙江省区级国企CMBS利率新低。这一案例显示,商业广场等消费场景的稳定现金流正成为CMBS的优质标的。
3.华南重镇:广州城投的规模化突破
2024年8月,广州城投发行26.01亿元流花展贸中心CMBS,期限21年,利率2.48%,成为当年广东地方国企规模最大、期限最长的CMBS。该项目依托广州西部“会展商旅”融合发展的区位优势,实现了资产价值与融资规模的双重突破。
4.文旅资产试水:滨湖国控黉街CMBS
2024年4月,合肥滨湖国控以科教文化特色街区黉街为标的,发行CMBS产品。尽管受疫情影响历史现金流波动,但通过应收租金测算和超额覆盖设计,项目仍成功发行,显示文旅资产在复苏背景下的融资潜力。
三、CMBS热潮背后的驱动因素
城投类CMBS的兴起,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监管政策倒逼
2023年国办发35号文明确要求“严控融资平台债务新增”,传统城投债发行受限。CMBS作为资产证券化产品,其融资规模不计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成为监管约束下的“合规通道”。
2.资产证券化政策支持
近年来,交易所多次鼓励城投企业通过CMBS、类REITs等工具盘活存量资产。例如,2024年上交所提出“推动商业物业等不动产证券化”,为CMBS发行提供了政策保障。
3.企业自身需求
城投公司普遍持有大量商业物业,但受经济周期影响,部分资产流动性不足。CMBS通过证券化将静态资产转化为动态资金,既缓解了短期偿债压力,又为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等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
四、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CMBS为城投公司提供了新机遇,但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1.底层资产质量分化
CMBS的安全性高度依赖物业现金流的稳定性。部分区域商业物业存在空置率高、租金回报率低等问题,可能导致证券违约风险。例如,部分文旅项目在疫情后复苏不及预期,可能影响CMBS的兑付能力。
2.市场波动与再融资压力
CMBS产品多为“浮动利率+回售权”设计,若市场利率上升,企业可能面临利率重置压力;若回售期内无法续发,需自筹资金兑付,加剧流动性风险。
3.政策不确定性
随着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监管部门可能进一步收紧CMBS发行标准,如提高现金流覆盖倍数、强化信息披露等,增加发行难度。
未来,城投类CMBS的发展需在创新与规范中寻求平衡。企业应聚焦优质资产,加强运营管理,提升现金流稳定性;监管部门则需完善配套政策,引导CMBS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城市高质量发展。
结 语
城投类CMBS的兴起,既是应对债务压力的被动选择,也是推动资产优化的主动探索。通过这一工具,城投公司不仅缓解了短期融资难题,更开启了从“重资产运营”向“资本运作”转型的新篇章。然而,CMBS并非万能解药,其可持续性依赖于资产质量、市场环境与政策支持的协同作用。唯有以市场化思维盘活存量、以创新手段优化增量,城投企业才能在变革中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