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16日
美国时尚零售商Forever 21
因经营不善陷入财务危机
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
在特拉华州申请破产保护
↓↓↓
债务总计15.8亿美元
Forever 21再度申请破产
但美国以外门店不受影响
据悉,Forever 21最快可能于3月启动关店程序, 其 债务总计达15.8亿美元,计划终止在美国的所有业务,350多家门店已经开始清仓大甩卖。不过,该品牌在美国以外、由其他特许经营者经营的 门店不属于破产计划的一部分。
事实上, 这已是该品牌时隔6年再次申请破产保护。2019年,这家公司就曾申请破产保护,当时它以8100万美元的低价被包括美国品牌管理集团ABG组成的财团收购,2021财年的财务状况有所改善,但好景不长。ABG首席执行官去年曾表示,收购Forever 21是个错误。
今年2月,有消息传出,Forever 21的运营商CatalystBrands正面临严峻的经营困境。为应对危机, CatalystBrands计划关闭至少200家店铺,并积极寻找买家收购剩余门店。若未能成功找到合适买家, 预计约350间店铺将面临清盘。
分析认为,该品牌缺乏明确定位,商品营销和种类乏善可陈, 逐渐被年轻客户抛弃。此外,过去几年,电商蓬勃发展,美国通胀维持在高位,加之供应链方面的挑战,多重因素作用下,Forever 21的前景并不明朗。
巅峰期全球开店800多家
上海曾经也有门店
但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
最终淡出视线
说到这个品牌,相信不少上海人都有印象,巅峰时期,其位于南京东路的上海旗舰店整整4层楼,常常人满为患。
据悉,Forever 21在1984年创立,凭借以较快的上新速度和平易近人的价位,一经进入美国市场便开始快速扩张。不同于ZARA、H&M等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偏甜美路线,颜色亮丽,设计相对前卫,富有年轻人朝气,更适合20多岁的女孩子。
据了解, 该品牌巅峰时在全球近50个国家拥有800多家门店,年销售额可达41亿美元。
资料显示, 早在2008年,Forever 21就曾进驻中国市场,当时它在江苏常熟开了中国区的第一家店,但很快验证了品牌脱离一线市场的差异化战略并不适合中国, 之后的Forever 21 又关闭了这间门店,匆匆退出了中国市场。
2011年,Forever 21又开始重新回到中国市场,在北京王府井开设线下首店,占地近2500平方米,一度成为打卡胜地。随后,又在上海、杭州、重庆等地开设门店。
Forever 21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利,其在2019年4月宣布中国官网和天猫旗舰店暂停运营前, 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只剩下11家。
根据媒体报道,Forever21在中国水土不服的重要原因是部分衣服风格不被接受,而且质量和性价比也不高, 并未赢得中国消费者青睐。
快时尚品牌市场被挤压
或因理性消费回归
近年来,快时尚品牌的日子愈发不好过——
■2021年年初,ZARA母公司Inditex宣布关闭旗下Bershka、Pull&Bear、Stradivarius三个快时尚品牌所有实体门店;
■ 2023年4月,MANGO关闭在北京的线下门店;
■ 2024年4月,ZARA关店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随着本土品牌和小众设计师品牌崛起, 快时尚品牌的市场空间被进一步被挤压。
全球著名咨询公司商品战略顾问总监潘俊认为,随着自媒体的发展, 消费者更趋于理性购物,快时尚品牌的短板就凸显出来。未来,快时尚品牌更需加强产品创新,不断推出新的细分市场产品线和款式以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时尚的需求。
来源:劳动报、东方网、新闻坊、财联社、界面新闻、经济观察网、中国经营报、时代周报、北京商报、都市快报、央视财经
编辑:陈旭 |审校:田原 |审核: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