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miancaijing.com
/
最热的泛财经新闻,都在这儿了。
重要提醒!!!为防失联,请“星标”我们!进入无冕财经公众号,点击右上角“...”,再“”,以便您及时接收每篇推送~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整理发布
资讯整理:海棠葉
编辑:程程
设计:岚昇
余承东:新机不止是手机
华为概念股集体拉涨
3月17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确认,此前华为官宣的“想不到的产品”将是一款手机产品,“但又不止是手机”。
▲余承东发布微博,图源网络
个股方面,华为概念股集体拉涨,深圳华强涨停,晶赛科技30%涨停。
此外,华为海思概念股力源信息、世纪鼎利、盛剑科技、惠伦晶体、中电港等快速跟涨。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2024年一季度华为鸿蒙(Harmony OS)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上升至17%,在中国市场首次超越苹果(iOS),成为国内第二大操作系统,并在此后两个季度持续保持领先。
机构表示,谷歌、苹果或面临反垄断调查,有望进一步催生国产操作系统成长机遇。
今年2月24日,余承东就在微博透露,3月华为将发布一款“别人想不到的产品”。余承东称, 该产品将是第一款为“原生鸿蒙”而生的新形态手机,“硬件、软件、生态全新突破”。
3月13日,华为终端宣布,将在3月20日举行华为Pura先锋盛典及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
随后华为官宣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小女儿、演员姚安娜为华为Pura新品品牌挚友。
这或是姚安娜出道4年,个人首次与华为旗下的品牌正式开展正式商业合作,并取得了“品牌挚友”的头衔。
此前, 任正非曾为女儿“公权私用”,并因此向华为全体员工道歉。
据中国基金报,2021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早前曾新增多条涉及“姚安娜”“姚思为”“YAO ANNA”“YAO SIWEI”“Annalbel Yao”的商标信息,商标状态显示为“商标申请中”。
当时,华为在内部心声社区发布《关于公司代理姚安娜商标注册的几点说明》。
该说明称,“社会上有些公司或个人恶意抢注姚安娜商标。若自己不注册,商标会被持续的恶意抢注,有许多不利的地方。任总委托知识产权部代理注册,以后再转让给姚安娜的工作室,费用由她支付。任总是第一次公权私用,为此向全体员工道歉。”
蜜雪冰城被立案调查
股价逆势上涨2.22%
“港股吸资王”蜜雪冰城被立案调查了。
3月14日晚,湖北经视“3·15特别报道”曝光蜜雪冰城宜昌凝聚新天地门店违规使用隔夜柠檬片和橙子切片。另外,门店的卫生状况也令人堪忧,店内有苍蝇飞虫,飞虫甚至出现在奶茶杯盖中。
据该门店店长邹先生表示,视频中曝光的问题属于违规操作,“是他们店员在这里做的,我们要求都是用不完的直接就丢了的。我不可能24小时盯着,我现在还要核实。”
节目播出后,宜昌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赶往涉事门店,却发现涉事门店正在装修。据周边商铺介绍,其前几天开始升级装修,目前正在施工中,施工人员说预计两三天就可以装修完毕。
在执法过程中,涉事蜜雪冰城负责人暂时无法联系上。执法人员发现二楼仓库有剩余原材料,涉嫌标签不规范,他们一并扣押,并立即对门店立案调查。
3月15日,有媒体跟进报道, 黑猫投诉平台上共有10811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蜜雪冰城,数量遥遥领先茶饮同行。
对蜜雪冰城被曝光食品安全问题,网友表现出两极分化。有的网友表示,“四块钱能喝到真柠檬水,知足了”“为真柠檬点赞”等;有的网友则表示“虽然柠檬水一直是平价首选,但冰块太多,喝到后面没味了,希望在细节上多用心”“便宜不是食品安全的挡箭牌”。
社交媒体上,#蜜雪冰城店员不敢喝自家产品#话题阅读量破3亿,不过 大众并未对蜜雪冰城投掷石头,更多人选择站在品牌这一端,用谅解与宽容、调侃与抽象帮助企业消解风波。
极致的性价比,让消费者对于蜜雪冰城保持宽容,股市的反应亦是如此。
3月17日,蜜雪冰城以395.2港元/股开盘后拉升,涨幅最终达2.22%,报收415港元/股, 市值1565亿港元,延续3月3日上市以来的上涨势头,俨然港股消费板块的耀眼明星。
▲蜜雪冰城上市以来股价表现,图源百度股市通
不过,蜜雪冰城的成功并非高枕无忧。
招股书显示,其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速较2023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单店销售额增速亦从2022年的4.9%放缓至2024年的1.4%。
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全国蜜雪冰城门店加盟数量达41800家,加盟商的加工设备及物料全部由总部提供。
这也引发了对新茶饮企业规模扩张与品质管控平衡的思考。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已降至6.4%。
卫生巾涉事企业股价大跌
雷军评论区又成许愿池
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翻新劣质卫生巾和纸尿裤,且数量巨大。
据了解,多家知名母婴品牌残次料被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翻新售卖,涉及自由点、EMXEE嫚熙、中亿孕婴、麦酷酷、好之、米菲、Babycare、全棉时代、苏菲等品牌。
随后深交所对“自由点”卫生巾母公司百亚股份、全棉时代母公司稳健医疗下发了关注函。
3月17日早盘, 百亚股份一字跌停,全棉时代母公司稳健医疗一度跌超8%。截至收盘,百亚股份跌9.36%,稳健医疗跌6.12%。
与此同时,众多网友纷纷跑到雷军评论区刷屏,希望小米能生产卫生巾和纸尿裤等产品。
3月16日清晨6点,雷军发微博说,我喜欢这个颜色,配图为小米15ultra。微博下有许多网友留言:“雷总啊,好多卫生巾塌房了,小米真的不考虑生产广大女性朋友最需要的产品么?”“米粉想要的是小米的正业,小米卫生巾,顶上去!”
早上7点左右,雷军又晒出周日健身房打卡,今年第36次。热评仍是:“雷总,考虑一下生产姨妈巾和纸尿裤吧,并配上拱手的表情。”
▲雷军微博评论区,图源网络
早上8点多,雷军宣传自家的鹦鹉绿SU7 Ultra时,仍有众多网友在评论区留言:“雷总,进军卫生巾和纸尿裤领域吧”“还真的可以考虑一下,用高品质彻底赢得女性市场,为其他产品铺路。”
在去年卫生巾曝出尺寸问题时,有网友就希望小米生产卫生巾等产品。
关于小米是否会生产卫生巾等产品,3月7日,小米生态链总经理陈波发文:“提前祝广大女性朋友节日快乐,有什么女性产品想让我们做的吗?卫生巾真的做不了,大家可以许愿家用电器类产品。”
评论区,网友纷纷提出建议:化妆镜、母婴用品、洗脸仪、护眼仪......
不过,3月17日陈波的这条博文已不可见。
据天眼查知识产权信息,去年9月,曾有公司抢注“ 小米卫生巾”商标,申请人为成都某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国际分类为医药。但目前,该商标申请已被驳回。
四年虚增营收161亿
东方集团强制退市程序启动
已上市30余年的东方集团即将迎来退市“终章”。
3月16日晚间,东方集团公告称收到证监会发出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公司2020年-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四年时间内虚增营业收入161.3亿元,虚增成本160.73亿元。
▲东方集团发布公告,图源网络
根据《告知书》,公司及8名责任人将被累计处以3900万元的高额罚款。其中,张宏伟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指使、组织公司财务造假,被处以1000万元罚款。孙明涛先后作为公司时任董事长、总裁,组织、参与、实施财务造假,被处500万元罚款。两人还将被作出终身证券市场禁入的顶格处理。
上交所随后表示,东方集团将自3月18日起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警示,后续将根据最终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依规实施退市。
而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前,东方集团还有可能会先触及面值退市。3月14日,东方集团股价封一字跌停板,报收0.92元/股,时隔近九个月再次回落至1元红线之下。
这意味着, 东方集团将面临重大违法及面值的双重退市危机,本身的资金债务危机,以及投资者的巨额索赔等风险。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东方集团共有12.9万户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集团账面货币资金长期维持在30亿元以上,其中2022年末为48.02亿元。东方集团表面看似资金充裕,却在2024年爆出16.4亿元存款被冻结,陷入了“有钱却动不了”的资金链危局。
据统计,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东方集团短期借款50.60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36.94亿元,也就是说,公司一年之内需偿还87.54亿元的债务,而彼时公司账上的货币资金只有13.66亿元。
此外,3月14日触及退市红线这一天,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的张宏伟因“身体原因”辞任民生银行董事。此前,张宏伟曾担任民生银行副董事长一职长达25年。
张宏伟曾经在接受采访时直言,“ 这个世界是资本的江湖,不是实业的江湖。”结合“东方系”的资本版图看,张宏伟早年借助资本运作构建了横跨金融、农业、地产、港口的商业帝国,一度成为“东北首富”。
无独有偶,张宏伟旗下的ST锦港日子也不好过,该公司亦被查明连续四年财务造假。
2018年至2021年,锦州港开展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利润总额,导致2018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虚假记载。据计算,四年间公司累计约虚增营业收入86.24亿元,虚增净利润1.79亿元。
“东旭系”掌门人被立案调查
曾是石家庄首富,身家超200亿
3月16日,A股上市公司*ST旭蓝(000040.SZ)公告称,公司实控人李兆廷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东旭蓝天发布公告,图源网络
公开资料显示,李兆廷,1965年7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他是“东旭系”掌门人,目前通过东旭集团间接持有*ST旭蓝5.8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9.04%。
2019年,李兆廷曾以235亿元财富成为石家庄首富,巅峰时期手握东旭光电(目前该公司已退市)、*ST旭蓝(时名东旭蓝天)、嘉麟杰等三家上市公司实控权。
但伴随着东旭集团债务危机爆发,李兆廷也多次被列入被执行人,并被限制高消费。
3月17日开盘,*ST旭蓝股价大跌,截至发稿报0.82元,跌4.65%,总市值仅剩12.19亿元。值得一提的是,*ST旭蓝去年全年股价跌超74%。 2015年其股价曾达到历史最高的21.78元,如今已跌超95%。
截至3月14日,*ST旭蓝已连续9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根据交易规则,若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公司将被强制退市。此外,*ST旭蓝还因控股股东东旭集团占用公司超过70亿元资金未还,面临退市风险。
巨额资金被关联方占用的同时,*ST旭蓝业绩也持续低迷。
自2019年以来,公司已连续5年陷入亏损,累计亏损额超30亿元。根据业绩预告,公司2024年预计亏损额为3亿元至5亿元。同时,公司流动负债超77亿元,现金比率仅0.4,偿债能力几近枯竭。
鉴于资金占用及财务公司存款问题是否能如期解决存在重大不确定性,*ST旭蓝难以估计前述事项对减值损失的准确金额,若以上两项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最高计提坏账金额约96亿元,可能导致公司2024年度净利润增加亏损9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李兆廷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东旭光电已经因控股股东东旭集团占用超90亿元资金未还,且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而在去年10月退市摘牌。
长期以来,重组与重整常被*ST公司当做保壳的救命稻草, 但退市风险近在眼前,证监会的接连立案使*ST旭蓝丧失重组资格。
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公司及控股股东在被立案调查期间,禁止实施重组上市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这意味着,即便公司仍有保壳意愿,法律层面的硬性约束已切断其通过资产重组续命的可能性。
(本文由无冕财经综合自界面新闻、第一财经、羊城晚报、金融界、每日经济新闻、证券时报、红星资本局等报道。)
联系入群 | 加微信:Damian0601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