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十大消费警示提示
警示一:
AI营销须警惕,虚假宣传勿轻信
1.仔细甄别AI生成内容。如今虚拟主播带货、AI合成商品测评等层出不穷,它们往往夸大商品功效,虚构大量好评。消费者看到类似“全网一致好评”“用过都说好”等表述时,切不可轻信。
2.留存关键宣传证据。在浏览购物平台时,若被AI生成的宣传内容吸引,一定要及时留存截图。这些截图将成为日后维权的重要依据。若收到商品发现货不对板,可凭借截图向平台或相关监管部门投诉。
3.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面对AI营销,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被夸张的言辞和精美的画面冲昏头脑。对于那些超出常理、过于完美的宣传,要多打几个问号,避免冲动消费。
警示二:
“以旧换新”有诀窍,读懂政策全知晓
1.购车之前了解政策。仔细研读车辆“以旧换新”政策细则,明确补贴范围、标准及申请流程。不同地区购车政策有别,注意政策实施期限,确保自身符合条件,勿轻信不实传言。
2.品牌车型多方比较。考量车辆续航、性能、价格。选择正规经销商,查验车辆手续是否齐全,警惕低价陷阱。试驾体验车辆操控与舒适度,按需理性选购。
3.提前做好售后功课。品牌售后服务网点分布及服务质量,明晰质保政策。保留好购车发票、合同等凭证,遇质量问题及时与商家沟通。若协商无果,可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警示三:
跨境代购有风险,免税噱头莫轻信
1.认真验证报关资质。在选择跨境代购时,要求商家提供合法的报关资质证明。正规的代购渠道都会按照规定进行报关纳税,若商家无法提供发票、报关委托书、原产地证书等相关证明,很可能其销售的商品存在问题,如走私或假冒伪劣商品。
2.拒绝非法清关承诺。对于那些声称“无需清关”“走特殊免税通道”的代购,一定要坚决拒绝。这些所谓的“免税通道”往往是非法途径,消费者购买此类商品不仅可能面临商品质量问题,还可能因涉嫌购买走私物品而承担连带责任。
3.索要商品完税证明。在收到代购商品后,要求商家提供对应的完税证明。这可以进一步确认商品的合法来源,确保自身购买的是正规的跨境商品。若商家无法提供完税证明,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款或向相关部门举报。
警示四:
沉浸娱乐存隐患,安全细节要留心
1.确认场馆投保情况。在进入VR密室逃脱、全息剧场等沉浸式娱乐场馆前,询问工作人员场馆是否购买了相关保险。若场馆发生意外事故,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如果场馆没有投保,消费者需谨慎考虑是否继续体验。
2.留意应急出口位置。进入场馆后,不要急于开始体验项目,先观察并记住应急出口的位置。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找到出口逃生。有些沉浸式场馆内部环境复杂,灯光昏暗,提前熟悉逃生路线至关重要。
3.谨慎选择体验设备。尽量避免佩戴完全封闭的设备,这类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影响视线和听力,一旦发生意外,难以快速做出反应。例如某些VR头盔,佩戴后完全隔绝外界,若设备突发故障,玩家很难及时察觉并采取应对措施。
警示五:
智能穿戴很流行,隐私保护要上心
1.关闭非必要同步功能。在使用健康手环、脑电波睡眠仪等智能穿戴设备时,仔细查看设备的设置选项,关闭那些非必要的数据同步功能。比如一些设备默认将个人的运动数据、睡眠数据同步到第三方平台,关闭这些功能可以减少数据泄露的风险。
2.定期清理设备记录。养成定期清理智能穿戴设备历史记录的习惯。这些记录中包含了大量个人隐私信息,如运动轨迹、心率变化等。定期清理可以避免这些信息被他人获取,保护个人隐私安全。
3.及时举报信息泄露。若发现智能穿戴设备存在异常信息泄露情况,如收到不明来源的关于自己健康数据的推销信息,要及时向网信部门举报。网信部门可以对相关厂商进行调查处理,防止更多消费者的隐私被侵害。
警示六:
选购羽绒有门道,“绒子含量”要看清
1.认准新国标,关注绒子含量。新国标实施后,绒子含量成为关键指标。选购时,优先挑选绒子含量高的产品,比如 95% 绒子含量的羽绒服,保暖性远超旧标准产品。它决定了蓬松度与保暖力,绒子含量越高,羽绒服越蓬松,锁温效果越好,别再只看含绒量,谨防被误导。
2.多维度考量,甄别羽绒品质。除绒子含量,还要看充绒量,依当地气温和穿着需求挑选。轻捏感受柔软度,无明显硬梗为佳;用力按压,快速回弹的蓬松度好。同时,检查缝线处是否细密,避免钻绒情况,综合判断,才能选到优质羽绒服。
3.消费需谨慎,保障售后安心。在正规渠道购买羽绒服仔细阅读售后条款,保留购物票据。若羽绒服出现绒子含量虚标、钻绒严重等问题,凭借凭证,依据 “三包” 政策,及时向商家或平台维权,要求退换货,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警示七:
挑选手机重需求,多方对比不迷茫
1.明确需求,精准选型。购买手机前,先明确自身使用需求。若热衷摄影,可着重关注镜头参数、成像效果;若常玩大型游戏,需处理器性能强劲、散热良好、电池容量大的手机,确保运行流畅不卡顿;日常轻度使用,则侧重长续航与基础功能完善,按需求筛选,避免性能过剩或不足。
2.多方比价,谨慎下单。选购手机时,不要局限单一渠道。线上官方商城价格透明、售后有保障;电商平台满减活动多,但要留意店铺资质。线下实体店可真机体验,消费者可对比各渠道价格、赠品及售后服务,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购买途径。
3.留存凭证,善用售后。付款后应保留好购买凭证,如发票、电子订单截图等。若手机出现质量问题,依据 “三包” 政策,在规定时间内联系售后,依法依规要求维修、更换或退货,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警示八:
日常办理预付卡 大额充值需谨慎
1.科学理性消费。建议选择单次消费或预充小金额体验,不要被商家的各种优惠、折扣迷惑,一次预存大笔金额。
2.注意查看证照。办卡前要考察经营者的信誉和经营状况,务必选择证照齐全、规模大、信誉好、经营时间长的经营者。
3.了解使用范围。详细了解预付卡的使用范围、有效期限、服务项目、优惠幅度、退款条件等细节,务必与商家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商家和消费者的权利义务,不可轻信口头承诺。
4.索要消费凭证。办卡时索要消费凭证,每次消费必须有记录,对一些金额大、时效长的预付卡,要定期核对消费记录和金额,以防卡内余额“不明”减少。
警示九:
法律服务需谨慎 理性维权防陷阱
1.核查资质,选择正规机构。面对各类法律服务机构,务必先核查其资质。正规律师事务所持有司法行政部门颁发的执业许可证,律师也应有律师执业证。可通过当地司法行政官网、律师协会网站或电话查询核实。
2.明晰条款,防止虚假承诺。签订服务合同前,仔细研读条款。明确服务内容、流程、收费标准及违约责任。对于机构 “百分百胜诉”“保证追回欠款”“不成功不收费”等绝对化承诺要保持警惕。如有模糊不清或不合理之处,要求机构解释、修改,确保自身权益受合同保障。
3.留存证据,依法正规维权。一旦产生消费纠纷,应及时收集保留证据。如合同、付款凭证、沟通记录、服务记录等,向当地司法行政部门、消费者协会投诉,或依据合同约定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
警示十:
“先享后付”理性用 规避风险保安全
1.深入了解规则,避免盲目使用。不盲目跟风开通,应仔细阅读平台条款,明确付款时间、逾期费用计算方式、信用影响范围等关键信息。不同平台规则有别,部分逾期可能上征信,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2.结合自身能力,合理规划消费。使用先享后付服务时,要依据自身经济实力合理消费。购买前冷静思考是否真的急需该商品,避免因 “先享受” 心理过度负债。
3.注重隐私安全,防范信息泄露。先享后付涉及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银行卡等。选择正规、信誉好的平台,留意隐私政策。避免在不明链接、非官方渠道操作,以防信息泄露引发盗刷等风险。
来源:荆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编辑:鲁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