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发展瞬息万变,时代日新月异,科技越发作为国家锋利的刀刃。每个国家都在极力的促进自身国家科技的发展。而稀土作为工业“黄金”,在国家发展资源中占领重要的地位。
稀土科技一旦用于军事,必然带来军事科技的跃升。稀土不仅仅能促进军事方面的发展,在冶金工业、石油化工和玻璃陶瓷这些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中国的稀土储量最多时占世界的71.1%,曾一度担任世界的稀土出口大国。
但随着出口稀土给中国带来自身天然环境的破坏和严重消耗了自身资源的代价之后,政府便开始严禁出口稀土。
而中国曾经有一位“稀土大王”蒋泉龙,他白手起家,巅峰时期身价居然高达百亿,只是这都是曾经的辉煌。
在《弟子箴言·崇礼让》中:“谦虚谨慎自矜其智非智也,谦让之智斯为大智;自矜其勇非勇也,谦让之勇斯为大勇。”借用陈毅先生的一句话:历览古今有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现如今的蒋泉龙因为嗜赌成性欠了上亿的赌债。
年少经历
名言这么说:“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这句话对每一位成功者都适用。一位成功的人,处理必备的一些条件之外,最不能缺失的就是“谦逊”二字。
蒋泉龙作为曾经的稀土大王,他白手起家的创业经历也是一代传奇。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稀土和耐火材料生产商之一,蒋泉龙于1952年生于江苏省宜兴。
1952年中国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也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建设过渡时期。蒋泉龙虽然家境贫寒,但是父母仍然坚持让他读书上学。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1951年10月,我国颁布了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新学制,从1952年开始实行,只是由于一些原因,蒋泉龙上了4年小学。
虽然只上了4年小学,但是蒋泉龙从小就十分的聪慧,由于他的文化程度不高,在当时只能在宜兴当地的一家耐火材料厂任职,这时的蒋泉龙刚好20岁。
20岁的蒋泉龙意气风发,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在上班的时候一直都在学习耐火材料相关的知识。对比其他人浑浑噩噩的度日,蒋泉龙凭借自身的勤奋好学成功的成为了一位在耐火材料方面小有研究的人,这也让蒋泉龙在当时的厂子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1982年国家开始加强国家经贸建设,建立国际经贸合作,鼓励外资企业来华投资,而这些举措也给国内的一些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982年,开封第二耐火厂陷入生产困境,一直努力上进的蒋泉龙成功担任副厂长,这身份的转变也为蒋泉龙后期白手起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而蒋泉龙担任副厂长一年就感觉到了疲惫,他不想再为别人打工,在耐火材料厂里长达十年的工作也让他积累了许多经验。
经过慎重考虑,蒋泉龙最终还是在1984年,带上所有的积蓄3000元,回到了家乡宜兴创办了“宜兴镁质耐火材料厂”,蒋泉龙正式开启创业之路。
创办企业
蒋泉龙在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之后,凭借着自己在耐火材料厂里十多年来学习到的经验和这十年里积累的人脉,很快就让“宜兴镁质耐火材料厂”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也是这家工厂让蒋泉龙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但是这家企业在一众的“耐火材料”企业里也并无特别之处,这也并不足以让蒋泉龙变成身价百亿的人,而1987年才是蒋泉龙创业的转折点。
1987年,一次在开封工作的偶然机会,蒋泉龙听到了关于国家对于稀土的政策,于是在了解了稀土的重要性之后,在那时许多人都还不清楚稀土是什么的时候,蒋泉龙立马抓住这一机遇。
当时的中国稀土资源占全世界的71.1%,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中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都将扮演“稀土出口国”的角色,于是蒋泉龙在了解到国家未来政策的时候,毫不犹豫地踏进稀土行业,很快在当地创办了一个稀土分离厂和稀土冶炼厂。
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时势造英雄,蒋泉龙抓住了国家政策机遇,他创办的稀土分离厂在这之后的几年里发展的风生水起,在国家优惠的政策扶持下,很快就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企业。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蒋泉龙的公司在短短的六年内飞速发展,1994年,蒋泉龙直接将耐火材料厂和稀土厂合并,成立了后来鼎鼎有名的“信威集团”,而这一抉择,也让蒋泉龙的身价直接飙升到1.3亿。这时人们再回想起来,根本无法想象他当初是凭借3000元走到身价超亿的。
1999年,随着蒋泉龙的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他的身价更是水涨船高,达到了百亿之高。
随后蒋泉龙在2001年的时候以11.4亿元人民币的身家成为了《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39位富豪;
可以说,在那个时期,蒋泉龙是当之无愧的稀土大王,他拼搏半生,带着他的稀土王国一路前行。
跌落神坛
但是稀土毕竟是不可再生能源,随着我国多年来的出口,国内的稀土资源比例从占全世界71.1%到了占全世界23%,这急速的下降让中国能源的消耗非常迅速。
稀土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重要无比的资源,过去几十年中国是不计成本地向世界供应稀土,为了及时改变这种现象,国家开始严禁稀土的出口,这个政策的发布一是保护了稀土资源,二则是解决产业整合,淘汰生产。
蒋泉龙的稀土产业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创办的公司连续5年出现亏损。
这长达5年的亏损让蒋泉龙损失了将近14.79亿元,而最令人惋惜的是,这位昔日的“稀土大王”在这样的时局面前什么也做不了,最后居然嗜赌成性,在赌场欠债一亿还被告上了法庭。
而在这期间最有意思的是,蒋泉龙的儿子蒋鑫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在公司巨亏、欠下赌债被追债的时候,仍大手笔购入豪车,总价值高达2亿元,因此被封为“中国买车第一人”。
根据媒体报道,蒋泉龙的爱子蒋鑫的一顿饭甚至可以吃掉90万,这奢靡的生活不得不让人惊叹。
小结:
鲁迅先生曾说:“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只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父亲欠债,股票大跌的情况下,作为儿子仍毫无顾忌肆意挥霍的购买总价值高达2亿的豪车,这奢靡的生活不禁让人深思。
一个人的希望越大,他遭遇失败的机会也许就越多,就跟一个人走的路越长,踢着的石子会越多一样。作为一个领导者,没有什么是比经历失败更能磨练人的。曾经风光无限的稀土大王是否会卷土重来,也尚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