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也许你已经发现,城市的小型写字楼与产业园人流量锐减;连排的临街商铺都贴着“旺铺转让”的通知;住宅小区一楼门店转让频繁,从服装店变成理发店,没多久又装修成了奶茶店重新开业。
上世纪8、90年代,时代高速发展,机遇数不胜数,不论是建厂还是开店做生意,又时髦又能赚钱,抛弃铁饭碗下海经商的人更是不胜枚举。
直至今日,创业潮依然热度不减。“走,创业去!”是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在心中的呐喊,能当老板,谁又甘当打工人?因此每年新增创业人数居高不下,但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资金不足而中道崩殂,创业未半而花光预算”的创业者不在少数。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国内累计失信人数为830万,大多数为创业失败所致。

商铺频繁转让的现象与失信人数的占比情况,其实都映射出了当下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艰难处境,今时不同往日,国内的小微企业其实时刻面临着存活率低的严峻问题。
据分析显示,我国小微企业平均寿命不到3年,存活5年以上的占比不足7%,十年以上的不足2%。资金链断裂是导致小微企业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通常是压倒性的最后一根稻草。

企业初创时期,如果扩张过快或举债过高,一旦资金无法及时回笼,破产倒计时随时开启。
消费低迷时期,唯一的资金来源就是销售收入,一旦客流量/订单量减少,销售收入下降,入不敷出,手头上的现金流很快会枯竭,最后只能无奈选择关闭。

截至2022年末,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超过5200万户,占全部企业数量的九成、从业人员占全部企业从业人员的八成。
宏观上来说,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贡献呈现“5678”特征:贡献税收超过50%,GDP占比超过60%,发明专利占比超过70%,吸纳就业超过80%。
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更是高达1.19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67.4%。
图源:艾瑞咨询
只要运营良好,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业可以吸纳数以亿计的就业人口,例如小型机构、门店、餐厅、商超的存在,既能满足该区域的各类生活需求,又能带动就业、保障居民收入。
为此,近年来国家持续出台税收支持、金融支持、成本减免、稳岗稳就等多项政策,其中金融支持比例居于首位,一再强调要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和中长期贷款,推广随借随还贷款模式。
但即使上有政策,下有需求,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依然是普遍存在且根深蒂固的难题。
艾瑞数据显示:66%小微企业有贷款需求,但仅有21%获得银行小微贷款支持,供给和需求失衡问题表现尤为突出。

从小微企业本身来看,经营风险高的问题普遍存在,技术含量较低,管理能力较弱,特别是部分企业在创业初期或天使投资阶段,负债率和杠杆率较高,倾向短期的经营策略,那么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就会有所抑制。
其次,小微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小,特别是独角兽企业,无形资产比例高,缺乏可以抵押的不动产,风险颇大。由于银行对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抵押的偏好,一般不愿接受小微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

2022年,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接近24万亿元,授信户数超过5600万户,但小微企业贷款需求满意度不足一半。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仍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
大型的重资产企业,银行只需要查产权证、注册信息就能明确贷款方的资质,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了保证资金能收回来,保障资金融通,会更倾向于“抓大放小”。
市场千变万化,商机转瞬即逝,贷款需求无法得到快速满足的同时,本就出了资金问题的小微企业如果再错失商机,经营状况只会愈加艰难。
数据来源:
艾瑞咨询《2023年小微融资发展与展望研究报告》
新华视点《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已达1.19亿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