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4年6月20日——根据中国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牛肉供应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其中包括国内生产的753万吨和进口的273万吨。这一供应量的激增导致牛肉价格同比下跌17.4%,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根据中国农业部的调查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国内牛肉消费量达到980万吨。而由于外国产品供应过剩、库存增加以及牛奶价格下跌导致奶牛淘汰数量增加,牛肉价格在今年4月再度下降14.5%,批发价格降至每公斤61.2元。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趋势。以4月份为例,1公斤牛肉的零售价格为72.58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专家分析指出,牛肉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外国牛肉进口量的增加和进口单价的下降。今年4月,来自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主要进口国的牛肉量同比增加22%,超过100万吨,进口单价则下降了10%。
此外,牛奶价格时隔10年再次大幅下跌,也对牛肉供应过剩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小规模的小农户因无法承担生产费用,被迫将低产能奶牛送至屠宰场,使得市场上的牛肉供应量进一步增加。
农户们的处境尤为艰难。许多农户表示,他们被迫以不到去年一半的价格出售牛只,90%以上的农户声称正在蒙受损失。屠宰企业、流通企业或加工企业从中获利,而农户的利益严重受损。
尽管部分消费者对牛肉价格下跌表示欢迎,但牛肉与猪肉或鸡肉等主要肉类相比,仍然是最贵的。专家预计,牛肉价格的下降趋势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
综上所述,牛肉价格的下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进口量增加、进口单价下降以及国内牛奶价格走低引发的奶牛淘汰潮。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平衡进口与国内生产、保障农户利益,将成为未来政策制定的重要议题。
编辑: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