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峰飞机发动机公司是由斯奈克玛公司(SNECMA)于2016更名而来。斯奈克玛公司则是在法国政府国有化政策背景下,于1945年由多家私营航空企业合并而成。今天我们一同来回顾斯奈克玛公司从1945年到2016年赛峰集团成立之前这段时间的历史。
战后重组
1945年5月29日,曾收购过其他航空公司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商尼奥姆-罗纳公司(Gnome & Rhône)被收归国有,之后成立了法国国家航空发动机研究与和生产公司,也就是斯奈克玛公司(SNECMA)。
当时,该公司在巴黎凯勒曼大道(boulevard Kellermann)、热讷维耶(Gennevilliers,锻造与铸造业务)、阿让特伊(Argenteuil)、比扬古(Billancourt)、伊西莱穆利诺(Issy-les-Moulineaux)、苏雷纳(Suresnes)和阿纳日(Arnage)均设有工厂。
战后,斯奈克玛公司继续生产由尼奥姆-罗纳公司开发的活塞发动机。然而,这些项目的生产在技术上落后于美国和英国。由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财务和生产组织问题,阿让特伊和阿纳日工厂被关停。所有亏损的非航空业务均被终止。
1947年4月,斯奈克玛公司获得了被美国空军解放的维拉罗什(Villaroche)工厂的土地与设施。该试验中心不断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时已成为当时欧洲装备最完善的空军试飞基地之一。
1949年,法国航空部任命Henri Desbruères为斯奈克玛公司董事长,他开始扭转公司的局面。他把生产业务整合到三座工厂:凯勒曼工厂专门生产涡轮机械;比扬古工厂专门生产活塞发动机;热讷维耶工厂负责锻造与铸造以及摩托车生产。
与其他盟国一样,法国在二战后也招募了德国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包括一批宝马公司的人员。Hermann Oestrich就是其中之一,他为斯奈克玛公司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1945年9月,他被任命为里肯巴赫(Rickenbach)航空技术车间负责人,该车间最初设在法占区的林道(Lindau),后于1946年迁至德西兹(涅夫勒省)。他们在该车间设计出了首批阿塔(ATAR)系列涡轮喷气发动机,为达索公司的“幻影”等飞机提供动力。该款涡轮喷气发动机于20世纪50年代初投入商用,标志着斯奈克玛公司在技术和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开始,并使斯奈克玛公司成为法国领先的发动机制造商之一。
在指挥当局对垂直起降(VTOL)飞行器兴趣的推动下,斯奈克玛公司设计办公室焕发出勃勃生机,并推出了两个持续时间很短但仍脱颖而出的项目:被称为“ATAR Volant”的C400(飞行VTOL)项目和探索垂直飞行可能性的Coléoptère项目。
国际合作的曙光
20世纪60年代,斯奈克玛公司的总部从巴黎凯勒曼大道迁至科尔贝耶(Corbeil)的新工厂。在短短二十年间,公司就成功发展成为仅次于罗罗的欧洲第二大制造商和全球第四大制造商,排在通用电气公司和普惠公司之后。
20世纪60年代中期,只有美国、英国、苏联和法国掌握了大功率喷气式发动机技术。其他国家则生产小型喷气式发动机或根据许可证进行生产。随着项目研发成本越来越高,共担风险和利润的模式及其前景促使斯奈克玛公司寻求商业和技术合作伙伴,而不是仅仅购买国内生产制造的产品和转售许可证。
1962年11月,布里斯托航空发动机公司(Bristol Aero Engines,1966年被罗罗公司收购)和斯奈克玛公司决定以同等份额共同出资开发奥林巴斯593涡轮喷气发动机,该发动机将为协和式超音速客机提供动力。协和式客机上还有其他航空设备,也是由即将组建成为斯奈克玛集团的公司提供:梅西埃公司(Messier)负责电控刹车系统,伊斯帕诺-西扎公司(Hispano-Suiz)负责主起落架和刹车调节装置。1965年11月,奥林巴斯593的首架原型机在维拉罗什的试车台上试车,并于次年在英国研制的火神式轰炸机(Avro Vulcan)上进行了试飞。1969年3月,协和式客机在图卢兹首飞。这次飞行标志着斯奈克玛公司在民用航空领域发展的开端。
1969年,通用电气公司和斯奈克玛公司开始首次合作。两家公司与德国MTU公司(Motoren-und-Turbinen-Union)共同为空客A300的CF6-50发动机生产零部件。1971年1月,René Ravaud接替Jacques Lamy担任斯奈克玛公司董事长。加入斯奈克玛公司之前,他从1965年开始一直担任法国国防部计划与工业事务部负责人。他上任后围绕新型民用发动机的设计加强了与通用电气公司的合作。1974年,斯奈克玛与通用电气50/50平股合资公司CFM国际公司正式成立,负责开发、制造和销售CFM56发动机。这一合作使斯奈克玛公司在民用市场站稳了脚跟。CFM56发动机的成功促进了公司车间的重组和现代化,从而使其更加专业化。经过升级改造后,热讷维耶工厂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锻造与铸造中心的地位。科尔贝耶工厂负责生产和组装,而维拉罗什工厂则负责发动机的总装和测试。
建立工业集团
1967年至1970年间
斯奈克玛公司收购了透博梅卡公司(Turbomeca)、伊斯帕诺-西扎公司(Hispano-Suiza)和梅西埃-布加迪公司(Messier-Bugatti)。其中透博梅卡公司主要生产直升机发动机,伊斯帕诺-西扎公司主要生产传动与反推装置,梅西埃-布加迪公司主要生产起落架、机轮与刹车。
1969年
喷气发动机推进研究公司(SEPR)、斯奈克玛公司的空间发动机事业部和北方航空公司(Nord-Aviation)的业务进行了合并,成立了欧洲推进器公司(以下简称“SEP”)。这家空间推进器公司负责设计欧洲新型运载火箭——阿丽亚娜(Ariane)运载火箭。该运载火箭于1979年12月首次发射。1984年,斯奈克玛公司成为SEP公司的大股东。1987年,它为阿丽亚娜4号提供了维京(Viking)发动机。该发动机最初由SEP公司于1973年生产,用于阿丽亚娜运载火箭首批型号。从1988年起,由斯奈克玛公司开发的另一款SEP发动机Vulcain,为阿丽亚娜5型火箭提供动力。1997年,SEP公司最终被斯奈克玛公司收购,航空航天成为公司的独立业务,直至2015年成立阿丽亚娜集团(赛峰集团与空中客车50/50平股合资公司)。
1975年
随着Sochata-Snecma子公司的成立,斯奈克玛公司开始在布洛涅-比扬古、维拉罗什和沙泰勒罗(Châtellerault)工厂为客户提供民用和军用维修服务。
20世纪80年代
斯奈克玛公司启动了一项为达索阵风战机提供动力的新的军用项目:M88发动机。该发动机于1989年初开始开展试车台测试,并于次年进行了飞行测试。
在民用市场方面,斯奈克玛公司从1989年开始参与通用电气公司GE90发动机的研发工作。公司承担了多个模块的设计和制造任务,包括所有压气机、FADEC发动机控制组件、风扇和反推装置。为生产超大型叶片,公司在热讷维耶工厂安装了专门的锻造设备,并在维拉罗什工厂开发了新的测试设备。当时该工厂已有的24座试车台均无法容纳这台巨大的发动机。
20世纪90年代
布洛涅-比扬古工厂关闭,其业务转移至圣康坦-昂伊夫林(Saint-Quentin-en-Yvelines)工厂;于1957年成立的斯奈克玛公司电子事业部ELECMA的业务则从苏雷纳工厂转移到维拉罗什工厂;伊斯帕诺-西扎公司位于布瓦科隆布(Bois-Colombes)古老工厂的业务则分摊到热讷维耶工厂和科隆布工厂。
赛峰集团的诞生
2000年,一家名为斯奈克玛集团(Snecma Group)的控股公司成立,负责管理公司的全部股权。推进业务随后被临时转移至名为斯奈克玛发动机(Snecma Moteurs)的子公司。斯奈克玛集团通过收购拉比纳公司(Labinal)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地位。同年,斯奈克玛集团还收购了Hurel-Dubois公司,从而整合了其航空发动机短舱生产业务。
2005年,斯奈克玛集团与萨基姆公司(Sagem)合并成立了赛峰集团,这是一家专注于航空航天、防务和安全领域的工业集团。11年后的2016年,赛峰集团旗下所有子公司采用统一的标识,并将赛峰集团品牌融入其更变后的名称中。当初在合并时恢复原名的斯奈克玛公司由此更名为赛峰飞机发动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