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芯战”拉开帷幕后,国内半导体市场就发生了质的转变,一方面,目睹华为遭遇“卡脖”,很多企业摒弃了“坐地而联想”的观念,纷纷开始加大研发投入,寻求创新。
另一方面,面对美西方严密的技术封锁,以及严峻的外部环境,多数中国企业不再盲目的单打独斗,而是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上“抱团取暖”。如华为,与欧菲光、京东方等,都有密切深入的合作。这不仅有助于自身发展,更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产供应链的完善。
然而,国内却有这样的一家屏幕厂商,巅峰之时估值高达500亿,被认为是中国科技界新的“独角兽”,也是全球最早发布折叠屏手机的厂商,但如今却走到了正式破产清算的地步,让人惋惜,它就是柔宇科技。
曾经的柔宇科技有多牛?它成立于2012年,公司创始人是被誉为清华天才的刘自鸿,名副其实的技术大拿。为了把柔宇科技打造成全球顶尖的屏幕厂商,刘自鸿亲自带队,在研发方面可谓不遗余力。
仅仅六年时间,柔宇科技在2018年就制造出了全球首款柔性折叠屏,创新和量产的速度比三星还要快。也正是在这一年,柔宇科技在业内名声大噪,很多人都认为它会成为中国屏幕产业的标杆厂商,引领国产屏实现崛起,未来必然能成长为像三星、LG这样的国际顶尖企业。
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柔宇科技却只是昙花一现,2019年它赴美上市不了了之,2020年又主动撤回了在国内科创板上市的申请,其财务状况也是一塌糊涂,2020年之前的三年时间里,累计营收只有5亿,净亏损却高达30亿!
业绩的惨淡无疑是柔宇科技快速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很显然,一个企业想要走的长远,技术人才和企业人才缺一不可。事实上,柔宇科技并非没有走出泥沼的机会,只不过被刘自鸿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了。
其实华为就曾向柔宇科技抛出过“橄榄枝”,但投资合作的前提,是柔宇科技能够成为华为手机业务柔性屏幕的专用供应商。只不过,对于华为的这一提议,心高气傲的刘自鸿选择了果断拒绝,因为在他看来,接受这种合作方式就相当于签订“卖身契”,与柔宇科技独立开发产品的发展路线背道而驰。
现在看来,刘自鸿当时若接受华为的投资,柔宇科技也不至于走到破产清算的地步。毕竟华为能够提供大量稳定的订单,而且在技术方面也可以提供支持。最关键的是,以华为的行业影响力,会给合作厂商带来无限的生机。欧菲光就是最好的证明,在被苹果抛弃后一度“关门大吉”,如今则在华为的帮助下迎来了重生。
值得强调的是,除了华为之外,深圳国资委也曾在柔宇科技陷入困境后伸出过援手,开出的条件是刘自鸿不再参与公司的战略决策制定,也就是离开管理层,但可以保留股份,并继续参与产品技术的研发。可惜,这再次遭到刘自鸿的拒绝,柔宇科技自此彻底走上了不归路。
总的来说,柔宇科技的结局值得我们反省,半导体是重资产行业,单打独斗行不通的情况下,就必须要转换思路,在放下“包袱”的同时,学会依靠友商的力量,先谋生存,然后再去谋发展,这才是正确的道路。例如国产屏幕巨头京东方,之前也连续亏损多年,与华为等国内手机厂商合作后,便逐渐摆脱了困境,甚至还获得了苹果的青睐。
要知道,大国竞争,如今已不仅是国与国之间,更是各自优秀企业之间的竞争,当此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团结起来。只有如此,中国科技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对此,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