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同样的错不该犯第二次,但一些第三方投顾机构在被监管部门处罚后却出现“屡犯不改”“屡罚屡犯”的现象。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同样的错不该犯第二次,但一些第三方投顾机构在被监管部门处罚后却出现“屡犯不改”“屡罚屡犯”的现象。
投顾机构的专业性和合规性直接关系到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投顾机构屡屡出现的违规行为,如营销推广不合规、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等,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为何难以从根本上消除这些沉疴旧疾?首先,违规的投顾机构负有直接责任,或是追逐短期利益,或对风险管理的理解不到位,或是在整改时只做表面功夫。但从更深层次原因来看,激烈的行业竞争、模糊的盈利模式,导致较长时间以来投资咨询行业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生态,甚至持牌机构为了生存也在“打擦边球”,整个行业给人的印象是“问题一大堆”“投诉一大堆”,积重难返。仅仅靠开罚单惩戒,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任何形式的违规行为都不应该成为常态,投顾机构的“顽疾”也不应该成为市场的“不治之症”。
对于“屡犯不改”的投顾机构,必须下猛药、出重拳。业内人士建议,监管机构可以加大处罚力度,比如提高罚款额度,使违规成本远超违规收益,对屡次违规者,监管机构可以暂停其全部业务甚至吊销其牌照,让违规者感受到切肤之痛,以儆效尤。
投顾机构自身也应深刻反省,整改不该只是“走过场”,合规经营须落实到每一个业务环节、每一名员工的行为上。投顾机构必须从内部管理、业务流程、员工培训等各方面全面加强合规建设。这些不仅是满足监管要求,同时也是投顾机构赢得市场信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投资者教育同样不可忽视。近年来,非法证券咨询活动不间断出现、防不胜防,一个重要原因是有部分投资者价值投资理念缺乏,使得非法投资咨询有机可乘。成熟的资本市场要有成熟的投资者。只有投资者具备足够的辨识能力,才能在市场中做出理性的选择,不被“花言巧语”所迷惑。监管机构和投顾机构应加大投资者教育的力度,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投顾机构以“躺平”的态度来应对监管处罚绝不是长久之计。未来,监管部门坚持严监管、零容忍的态度不会放松,劣质的投顾机构必然会被淘汰、出清。投顾机构要“自我革新”,从提升咨询能力、引入专业人才、充分借鉴先进经验和利用科技进步等方面破局,真正发挥出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价值,方能长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