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的中企,似乎只会有两种命运,一种是被印度接管,变成当地企业;另一种是被迫退出。不管是哪种,反正一分钱都别想带走。
印度又对中企下黑手了,据路透社报道,12月23日,印度执法部门逮捕了vivo印度分公司临时CEO和CFO,以及一名顾问,罪名是洗钱,被捕人士预计将于12月26日出庭。
这是vivo近三个月以来,遭遇的第三次发难,10月初,vivo被指控帮助当地一家新闻网站非法转移资金,当月10日,四名vivo印度分公司员工被逮捕。当然,更早之前是vivo的银行账户被冻结。
很多人说印度是“外资坟场”,但那是过去,从2020年以来,印度就是中资的坟场,因为专门针对中国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打击措施。
洗钱、逃税、做假账、违反外汇管理法、危害国家安全……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总有一款适合你。
一句为了“国家安全”,微信、淘宝、UC浏览器等224款中国APP被封禁。一个逃税理由,小米48亿元人民币被没收,在印度白干了这么多年。一个洗钱借口,vivo共7名员工被逮捕。
印度这么做,无非是担心中国制造占领印度市场,毕竟它们也提出了“印度制造”,和我们是竞争关系。
只是没想到印度这么不讲武德,等中国企业进入,把市场做成熟,把人员培训好之后,就过河拆桥,想尽办法打压。
当然,它们最终的目的是想把中资企业变成它们自己的。前不久,印度要求小米、OPPO、vivo等中国手机厂商任命印度籍人士担任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技术官等关键职位。
基层的员工已经为印度培训好了,现在还想让帮忙培养印度籍高管,接下来可能就是强制出售股份,彻底把中企吃干抹净。
印度频频对中资企业下黑手,令很多网友愤怒不已,质问我们为什么不采取反制措施?
我们要反制,也得有能反制的印度企业才行,可惜的是印度也没什么知名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印度企业寥寥无几,除了塔塔集团旗下的路虎捷豹、印度尼赛西亚银行,以及一些制药企业,几乎没有了。
要想反制,倒是可以从贸易上。2020年-2022年,我国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分别为777亿美元、1256.6亿美元、1359.85亿美元。
而且,我国是印度最大的逆差国,2022年我国对印度出口额达到1185.02亿美元,从印度进口174.83亿美元,印度对华贸易逆差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10.2亿美元。
有人可能会说,是印度在大量买我们的商品,让我们赚钱,要反制也是它们更容易,只要不买我们的就可以。
实际上,我们并不担心,反倒是印度担心对中国贸易过度依赖,因为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越来越多,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在制造业商品领域,印度与中国存在较大的生产差距。印度想要发展制造业,需要从中国进口机电机械设备、化学品、电子设备零部件、电子设备等等,还有各种原材料。
以印度仿制药为例,别看它们做得非常好,但其实绝大部分制药设备和70%以上的药原料需要从中国进口,因为中国供应链的优势,让从中国进口的价格要低于其在本土自行生产。
还有很多商品都是从中国进口后,加工后再出口到欧美国家, 相当于二次加工。这和越南是一样的,大量从中国进口原材料,机电设备,零部件等商品,用来发展制造业,越南的最大贸易逆差国也是中国。
由此来看,如果我们减少对印度的出口,必然会影响到印度制造,所以,我们倒是可以发起反制。
我们之所以没这么做,是因为没必要,封锁打压只能暂时阻止一个前进中的国家发展,就像美国针对中国一样。我们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的决心不会变,也必然会成功。
至于部分中低端制造业的转移,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曾经的日韩向中国转移也是如此,因为它们的成本太高了。
既然无法阻挡,还不如趁此机会多赚点钱,用来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行业,毕竟这些投入都很大。
只是说对于中企来说,后续还想进入印度市场,那就必须慎之又慎,否则也可能面临vivo、小米等手机厂商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