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煤炭价格再次触碰到陶瓷行业的敏感神经,迎来了今年以来第二轮价格反弹,导致全国多数燃煤陶瓷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涨。而天然气作为清洁低碳的化石能源,尽管目前是陶瓷行业主要能源,但同样也面临着供应量不稳定、价格波动上涨的问题。
因此,陶瓷行业在踏上高质量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在生产环节上寻求降本增效、节能减耗,挖掘新能源可持续性发展方案,仍然是当前行业践行国家环保政策和自我创新升级的必由之路。
(图片源于网络)
煤炭、天然气价格波动起伏
新能源布局势在必行
5月初,煤炭产地市场呈现显著上涨的趋势。今年煤炭价第一次上涨只持续4天,累计上涨不到10元/吨。而从4月底截至目前,部分区域煤炭价已累计上涨超50元/吨。
目前,我国将进一步加强配额约束,计划收紧全国煤炭市场的配额供应,但为了避免该举措对部分企业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因此全国煤炭市场首个履约期配额分配举措仍较宽松。
《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曾指出到2025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但目前为止,“十四五”前两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总共仅下降4.6%,这代表2023-2025年,每年的碳强度要下降4.46%。
(图片源于网络)
据了解,今年起广东132家陶卫企业(建筑陶瓷119家,卫生陶瓷13家)将纳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范围。这意味着企业生产成本将会大幅度增加,大型陶卫企业“碳排放”成本可达3000万以上。
在气候环保目标的硬性压力下,国家及地方政府都在加大力度推动“煤改气”举措落地。预计2025年天然气消费规模达到4300亿-4500亿/m³。
(图片源于网络)
但与此同时,天然气价格波动和供应不稳定也制约着陶瓷行业的应用。
今年4月中起,佛山市辖区内陶企天然气价格下调至3.6元/m³,同比下降14.3%。此外,4-7月,对比上年同期所增加产能的用气量,按2.6元/m³执行,具体以各区燃气公司实际价格为准。而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调对陶瓷企业来说有利有弊,生产线开窑率会提升,产量被技改拉大,市场竞争环境更激烈。但同时,天然气价每立方米下降1元多,瓷砖价格每平方米就下降一元或几元。
而按照惯例,每年秋冬供暖季到来之际,随市场需求量增大,天然气价大概率会迎来一波上涨行情。比如去年第四季度,山东临沂产区天然气价格全线上涨,用气价格已达到4.2元/m³,而10月份临沂各陶企用气价格还在3.4-3.5元/m³;同样,江西高安的陶瓷厂也在同期接到天然气涨价通知,上调至4.08元/m³。
今年2月,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指出福州闽清县建筑陶瓷行业2017年完成“煤改气”的32家企业,有31家又改回煤气发生炉,且未建设含酚废水收集处理装置,下游梅溪断面挥发酚时有超标,被指转型升级不力、污染防治不到位。
面对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压力,天然气价格波动大、供应不稳的现状,陶瓷行业未来的能源结构仍然是需要深度布局,探究更广泛的新能源领域。
众多陶企加速挺进新能源市场
多能源生产成未来趋势
近几年,“3060双碳战略”在逐步践行,国家政府部门联合发布文件出台节能降碳政策,支持鼓励建筑陶瓷利用自有设施、场地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进行“电能替代”和鼓励氢能等新型能源。
去年4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印发《轻工业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指出,要进一步降低陶瓷、日用玻璃行业中煤炭能源的比重,逐步禁止陶瓷行业使用燃煤及煤制气,推动陶瓷窑炉燃料“以电代气”,推广电窑炉替代,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屋顶光伏发电改造,加大氢能在陶瓷等领域的研发应用力度。
光伏发电是目前国内陶瓷行业迅猛推广的新能源技术。据悉,如果陶瓷企业建成光伏发电项目,那么每10万平方米的厂房屋顶每年的光伏发电量可达1000万度,可达每年负碳指标约11000吨。换句话说,陶瓷厂每年1000万度发电量的自发自用陶瓷厂房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可至少为陶瓷厂节约100万元电费。
(图片源于网络)
近两年,光伏发电成为了陶瓷及相关企业走向绿色发展的聚焦点。广西简一是行业第一家采用建筑光伏一体化设计进行光伏发电的建陶企业,发电量6000万度/年,可节省标准煤2万吨/年、减少碳减排量5.4万吨/年以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60吨/年。
(简一陶瓷广西梧州生产基地光伏发电项目,图片源于网络)
今年3月,广西藤县蒙娜丽莎85MW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正式启用,据预计项目投运后发电量将达8166.44万度/年,可节约标准煤3.27万吨/年,减少碳排放量8.14万吨/年。
(蒙娜丽莎85MW智慧能源项目,图片源于网络)
此外,东鹏、新明珠、马可波罗、科达制造、金意陶、欧神诺等更多陶瓷及相关企业都在联合光伏企业,推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光伏项目。
除了光伏发电,陶瓷行业也在致力探寻氢能应用于陶瓷生产。意大利陶瓷集团IRIS在世界领先能源基础运营商SNAM的帮助下,建成世界上第一家由太阳能获得绿色氢驱动的陶瓷工厂,最终用氢气与天然气的混合物用于陶瓷生产,为全球陶瓷行业走向绿色能源发展树立起新标杆。
据不完全统计,萨克米、西蒂贝恩特、科达制造、中鹏、摩德娜、德力泰等为代表的陶瓷装备企业相继研发出各具特色的“氢能窑炉”和“零碳窑炉”。
(萨克米窑炉实验室成功完成了首次使用自制纯氢气作为燃料的烧制测试,并生产出第一片用100%的纯氢烧制的瓷砖,图片源于网络)
在2024潭洲装备展上,科达机电携氢动力高效节能超宽体窑亮相展会。它自主研发节能高速燃烧器,适合各种氢比例,混氢燃烧、全智能管控技术,实现生产精准控制,超低碳排放。
(氢动力高效节能超宽体窑,图片源于网络)
不过,氢能在陶瓷行业的应用中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一方面,氢能经济性、安全性、稳定性有待解决,它对窑炉的适配性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行业内不具备大面积用绿氢的条件。
而陶瓷行业对新能源的探索一直在路上。2024第18届印度国际陶瓷工业展上,摩德娜展示了其前沿技术——纯氧燃烧技术,自主研发适应于梭式窑、隧道窑和辊道窑的纯氧燃烧系统及智能控制,为陶瓷行业的烧成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实现高效、节能、环保的烧成过程。
(图片源于网络)
总体而言,陶瓷行业一直在节能减耗的整体解决方案上进行可持续性探索,众多陶瓷及相关企业都在致力寻求新的节能发展方式。
陶瓷行业的能源转型仍然在路上,通过对新能源、新技术的加大研发,是众多陶瓷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的陶瓷行业究竟以什么能源生产为主呢?天然气、氢能、光伏发电、太阳能?还是未知的新技术?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陶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