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CEO!禅城引入职业经理人激活乡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 百千万工程 禅城在行动
职业经理人是什么?职业经理人能为乡村发展带来什么?提到职业经理人,一般人或许会想到穿梭于高楼间的白领精英,但乡村同样也有自己的职业经理人,他们懂产业管理、会经营服务、能扎根基层,在田间地头凝聚起乡村发展新活力。
环文华公园片区。/资料图
今年,禅城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坚持用市场化理念统筹谋划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局工作,参考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引入职业经理人,做大做强集体经济,拓展农村高质量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年轻群体将发展目光投向田间地头,禅城的乡村迎来新的发展变化,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也在逐步成为现实。
但其实早在2019年,南庄镇紫南村就开始走上了职业经理人引入的探索道路,禅城早就有着属于自己的发展样本。
盘活闲置资源,紫南探路职业经理人引入
乡村在许多人的固有印象中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但近年来,紫南逐渐打破这种刻板印象,新业态出现、年轻人聚集,紫南烟火升腾,变得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宜居宜业。
紫南村航拍全貌。/受访方供图
2017年,紫南村收入达到1亿,但营收却主要靠物业出租、土地出租,营收方式单一,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土地总会用完,物业也总会用完,紫南村的未来在哪里?紫南村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面对难题,紫南村开始出新招。
2019年,面对开业近十年,发展却停滞不前的紫南商贸城,紫南村开始引入职业经理人,对商贸城农贸市场、美食城、大型超市等方面的物业出租进行管理,通过推出体制机制、举办系列活动等深度服务去提升物业价值,进一步盘活物业资源,实现一年100亩地能为紫南村创造2000多万的营收。
除了物业上引入职业经理人,紫南村还将目光放在文旅上,独资成立紫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并引入职业经理人。
“外行人做旅游产业,只能做产品,只能靠资源和劳动力赚钱,而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就会把我们的产品做成品牌,再把品牌提升为经验、模式、标准,打造成乡村旅游‘紫南样板’。”紫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柱升说。
为此,2022年紫南村引入职业经理人负责村内的文旅产业项目运营,进一步将紫南景区做成品牌、做成标准,为佛山地区甚至全国乡村引入职业经理人提供可推广、可摸索、可复制的紫南经验。
紫南船说。/受访方供图
“进入紫南后,我们创建出旅游休闲景点景区、交流讲解、研学团队以及紫南船说、电瓶车观光、水舞声光秀等项目,并根据不同的项目进行价格体系制定,开拓更多客源。”紫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莉介绍,文旅公司运作之前,项目几乎用于免费接待,在经过市场化运营后,带来了显著的营业收入增加,并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今年3月,紫南村成功创建4A级景区,目前每年游客量超过150万人,营收达300万左右。其两个月人流量就相当于职业经理人未引进时一年的人流量。
而实现这样的发展也必然离不开紫南村的政策激励,潘柱升表示,请入职业经理人后,每年会设定营收目标,超出营收目标则按照递增部分为职业经理人进行提成,同时还会解决职业经理人子女入学等问题,让他们有促发展的压力的同时也有奔头、能扎根。
职业经理人成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力量
近年来,禅城乡村振兴建设卓有成效,据统计,去年禅城农村集体经济资产总额418亿元,其中,“亿元村”有30个,占全市的39%。
虽然禅城的集体经济发展从农业生产快速转变为物业经济,但由于村集体缺乏先进经营理念和人才,很多村的资产经营模式单一、粗放,导致出现招引的产业层次低下、闲置资产多、集体收入增长乏力等问题。
如何再次转型、突破发展难题,引入职业经理人就是禅城给出的答案。
今年7月,禅城出台《禅城区关于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立足村集体的资源禀赋,鼓励集体经济组织设立项目公司来运营集体资产,并由政府主导帮助项目公司引入职业经理人。
对于积极引入职业经理人的村,政府将给予政策支持。一方面是区镇两级对职业经理人的薪酬给予最高20万元/人的财政补助。一方面是优化交易方式,将项目公司运营的资产纳入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重点项目,可采用公开协商方式在市“三资”智慧云平台进行资产交易。
除此之外,方案还明确引入农村职业经理人的范围、条件、程序、待遇等事项。目前,南庄和石湾成为禅城引入职业经理人的试点区域。
“政府推出政策,引入职业经理人既能够帮助乡村发展解决一定的资金问题,又能够解决相应的人才输送问题,对一些急需发展的村而言是非常大的利好。”朱莉说,引入职业经理人后,领导干部将从项目运营上解放出来,回归到乡村治理,更好进行乡村发展规划、管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接下来,禅城将结合实际,聚焦具有突出优势产业项目的试点村,不断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强化保障,充分发挥职业经理人的专业优势,结合本村特点制定集体经济差异化发展规划,更好地激活乡村集体资源,盘活用好集体闲置资金,以点带面,推动全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宇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