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投资官”旗下新媒体平台,原“中国私募股权投资”
每日分享PE/VC行业最权威新闻资讯
来源:投资界
(ID:pedaily2012)
作者:吴琼
摄影:Bob君
风浪越大,鱼越贵。
一笔超级并购案即将诞生。
投资界获悉,黑石牵头正在与印度食品巨头——Haldiram's进行谈判,计划收购其零食业务的多数股权,其中估值高达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0亿元)。
如同复制当年在中国的成功经验,黑石Buyout子弹依然率先瞄准“衣食住行”等民众刚需行业。此次标的Haldiram's ,正是印度家喻户晓的食品连锁公司,至今在印度拥有约1000家经销商。
最新消息,贝恩资本与淡马锡联手也参与到此次交易竞争中。果然,PE豪门都喜欢动辄百亿的并购大deal,也算是今年并购热潮的一缕写照。
600亿,黑石今年最大手笔
更多细节流出:知情人士证实,由黑石牵头的财团已提交一份非约束性出价,与印度食品公司Haldiram's就其零食业务的多数股权进行谈判,后者估值高达85亿美元。
但是竞争激烈。一方是黑石牵头,联合了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 和阿布扎比投资局 (ADIA) ;另一方则是贝恩资本联手淡马锡,也提交一份不具约束力的报价,给出估值约为80亿—85亿美元。
其实在去年,印度最大企业之一塔塔集团也曾向Haldiram's表达合作意向,意图收购其零食和餐馆业务的控制权。当时,Haldiram's的估值为100亿美元。但由于对估值犹豫不决,这笔交易最后不了了之。
不难看出,标的Haldiram's 炙手可热。
Haldiram's在印度家喻户晓,官网显示它拥有1000家经销商,产品在700万个销售点有售。据世界权威调研机构估计,Haldiram's 在印度咸味零食市场中,占有近13%的份额。此外,其产品还出口到许多国家,包括日本、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
总结下来,远超竞争对手的规模、持续增长的收入,以及健康的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令Haldiram's成为黑石、贝恩等PE巨头难以抗拒的香饽饽。
一旦收购完成,这将会成为印度最大的私募股权并购案。
买下印度食品霸主
PE历来喜欢消费并购
Haldiram's始于八十多年前。
故事还要从Ganga Bhishen Agarwal说起。最初,他加入家庭小吃摊工作,并在姨妈那里学会了配方。
为了将食物卖得更好,Ganga Bhishen在以前用鹰嘴豆粉制成的小吃中,新添加了一种扁豆粉,从而新发明了bhujia。很快,他的产品在印度火爆。凭借新品牌,他与祖父的生意分道扬镳。或许是母亲称他为Haldiram,由此拉开了他的商业帝国Haldiram's的序幕。
Haldiram's的扩张之路也有一个不起眼的开端。一次偶然的机会下,Ganga Bhishen去加尔各答参加一场婚礼,这让他萌生了在那里开店的想法。这也是其bhujia业务的第一个分支。
后来,Haldiram's发展成为一个家族企业。直到孙子Shiv Kishan Agrawal进入公司,他决心让bhujia走向全印度。于是1970年,公司将基地迁至那格浦尔,并开设第一个完整的生产部门,向市场推出各种美味的咸味食品、糖果和饮料。
可以说,Haldiram's传到第三代是一个转折点。
此后,Haldiram's 仍不断扩张。一方面,该公司通过不断收购,多元化发展多个子品牌。今年1月,它还进军了Cocobay品牌的巧克力领域,以求扩展更多业务领域。另一方面,Haldiram's还通过特许经营商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开展业务。
Haldiram's为何经历多代屹立不倒?
这背后离不开Shiv Kishan Agrawal为公司制定的价值观——保持传统、品质完整。在Haldiram's,他们强调所有的产品都是天然的、健康的,并且有自制的感觉。在从农场,到生产再到包装的整个阶段,都有一套严格的流程。如果你想尝试印度美食,那么开遍大街小巷的Haldiram's连锁店,一定是最卫生且美味的选择。
去年4月,经印度竞争委员会(CCI)批准,Haldiram's那格浦尔和德里业务进行合并。据悉,合并后其零食业务2024财年收入预计为1450亿卢比。过去五年,业务的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18%,平均EBITDA利润率为14%-15%。诱人的业绩,令PE们虎视眈眈。
这也是PE偏爱消费行业并购整合的一缕写照。相比之下,消费通常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持续的增长潜力。即便在经济下行时期,人们对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需求依然存在。
于是,消费行业成为PE寻求稳定回报的避风港。回顾PE巨头成长历程,几乎每一家背后都有不少消费Buyout经典案例——黑石收购希尔顿、KKR收购西夫纬连锁超市、凯雷联手中信资本收购麦当劳中国、高瓴私有化百丽……无一不为他们带来超额回报。
风浪越大,鱼越贵
大并购序幕
由此不难看到一缕风向:PE巨头愈发热情于Buyout。
所谓Buyout,即“控股并购”,指的是购买一个公司的多数或控制股权,然后通过改组业务、削减成本等大刀阔斧的改造,使得标的资产升值。门槛之高,使得Buyout历来被视为投资界皇冠上的明珠。
犹记得上周,银湖资本宣布旗下第七只旗舰基金已完成205亿美元募集,缔造自家史上最大的一只旗舰基金。其中颇为意外的是——新基金将放弃少数股权投资,专注于大型Buyouts。
背后原因很现实——原来2021年疫情期间,银湖资本进行了一些规模较小的少数增长型投资,然而回报并不理想。而反观基金中表现更佳的案例,几乎都聚集在大型投资。
正如银湖资本联席CEO Greg Mondre所言:
“The returns are substantially higher when the bets are bigger.”(赌注越大,回报就越高)
这一思路无疑也给大洋彼岸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带来借鉴意义。当IPO赚钱效应越来越弱,Buyout是被PE寄予厚望的一条路。某本土创投大佬曾感叹,每位PE投资人都有一颗做Buyout的心。
今年3月,原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也宣布加盟晨壹基金,和创始人刘晓丹共同担任管理合伙人,聚焦并购投资新未来。当并购潮起,Buyout也开始掀起热烈讨论。
然而,国内Buyout至今尚未迎来爆发时刻。清科研究中心曾指出,相比于美国,中国本土Buyout基金数量和规模还远远不够。时至今日,国内Buyout成功案例依然并不多见。其中2017年高瓴私有化百丽,算是为数不多的经典案例。
背后原因不难理解。从资金端来看,一般Buyout的基金期限至少在5—10年,而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常年缺少长线资金。受限于投资期限,许多本土PE基金难以进行Buyout尝试。同时,要买下一家公司的控制权,意味着动辄数十亿乃至百亿的投资金额,对很多PE来说并不现实。
另一方面,对比少数股权投资,Buyout有更高的门槛——交易更加复杂、对投后管理的要求更高。能够买到好的资产只是Buyout的开始,真正的考验在于投后运营。
当初高瓴成为百丽的控股股东之后,便开始对百丽大刀阔斧的改造与赋能,一度超过120名高瓴数字化投后赋能团队员工进入百丽工作,才让这个“濒死”的品牌焕发新生。
可以说,从识别优秀标的,到竞价、运营,以及最终卖出,每一个环节都是巨大考验。正如鼎晖投资创始合伙人胡晓玲近日在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上警示,未来可能会进入并购风起云涌的时代,“但并购的失败率达80%”,要心怀敬畏。
序幕拉开,但征途依旧漫漫。
操作,版主是按照手机号码的开头数字模式排版的,有你的手机号码前三位吗?非常有趣哦(~0~)
【189】《想做金融?干投行?豆瓣高评分的13本金融书籍,你读了吗?》
【188】《徐小平:若只剩1美元做marketing 我会花在PR上》
【187】《专业LP评价GP公司的18个能力层级》
【186】《让VC们血本无归,朱元璋是个极其失败的CEO》
【185】《如何与混金融圈的人做朋友:如果有投行的 请介绍给表妹》
【158】《是中国VC和创业者太笨吗,为什么硅谷和纽约的VC创业者不怎么需要FA?》
【156】《某女VC暴强经历:被骗2.3亿一声没吭默默承受,最后平和的赚回来20亿》
【155】《中国GP最喜欢“机构型LP”:富有个人遭嫌弃,母基金称王》
【153】《王岑:消费投资不是研究出来的,要大胆的去泡吧或唱K消费》
【152】《50后阎焱、60后沈南鹏、70后张磊…15位顶级投资人背后的学历大揭秘》
【139】《多彩人生!26岁中国前投行女孩,走56国,最爱印度,朝鲜》
【137】《投行系统的三类人:闲杂人等、逗逼们、螺丝钉》
【136】《用泡妞术解读私募、并购、上市、风投、天使》
【133】《沈南鹏:如果投资人只有3%的意愿投你,也要用100%的努力去说服对方》
关于我们
关键词:PE、VC、GP、LP、天使投资、投行
行业覆盖:互联网、TMT、文化娱乐传媒
健康医疗、节能环保、消费连锁
休闲、教育、物流、农业…
PE星球
长摁二维码关注我的视频号
合作、投稿
请加微信/QQ邮箱:2050009482
WeMedia自媒体联盟签约成员
今日头条、新浪财经头条
一点资讯、网易号、百家号、搜狐号
通过以上平台搜索“豆虫财经”同步收听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首席投资官”官网
▼ 点击“阅读原文”,登陆官网:http://nice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