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立到赴美上市成功,极氪只花了37个月的时间。在新能源市场“东风高涨”的当下,极氪可以说是借势最成功的一个。即便是在中概股稍微疲软的当下,他也凭借过硬的实力成功在资本市场站住了脚跟。
不过,极氪的上市也不能说是完全风光,新能源车企背后的窘境依然存在。整个新能源行业都在面临亏损的现状,而上市融资,是帮助他们度过眼前难关最现实的办法。
在首日上市后,极氪收盘于28.26美元,市值来到了69.97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与小鹏汽车的市值十分接近,表面上看表现十分不错。但如果我们将目光转向二级市场,就会发现极氪其实市值股价并不高;首日保障过后,极氪仍旧离短期目标有所距离。
当下的新能源行业无不在面临价格竞争的压力。在发展早期,极氪靠着吉利汽车成熟的产业链陆续推出了多个爆款,销量也是屡创新高。尤其是在高端纯电市场,极氪的优势十分明显。而在小米SU7登场后,新能源行业无疑开启了新一轮的价格战。
相较于传统车企,小米与华为一样,无疑是在智能生态上更有优势。而在营销层面,作为国内个人IP营销典范的雷军本身也拥有极大影响力,一言一行都能为小米带来泼天的流量。而这种打法对于传统车企而言,无疑是难以复制的。
另一方面,新能源行业一向强调智能化。虽然特斯拉在当下也面临困境,但其核心的智驾技术依旧在资本市场拥有极强的号召力。而极氪在智能生态的构造上稍显不足,不少方面都仍需优化。
极氪能否继续在资本市场上得到青睐,除了造车与营销外,智能化也是后续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