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概声明:本ID始于2011年,全网统一ID( 概念爱好者 ),更多私密干货,头像签名档自行查找,笔耕不易,请多支持。
行情折腾,说两个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第一个话题:消费转暖
今天各大媒体的头条都是消费转暖,根据文旅部的数据,情况是这样的:
2024年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
市场普遍认为,这是房子降价后带来的挤出效应,因为中国旅游的中坚力量是中产,而中产的主要资产就是房子,所以房子降价,实际就是中产的资产贬值,进而会抑制消费。但实际情况是:以疫情为分界线,不仅是长假,即便是周末,也到处是人,旅游的人是一波高于一波,消费数据火爆。
搞得我这个三脚猫旅游博主最近这两年都不愿意出门了,要我看其实是三个原因:
第一,短视频社交带动了网红城市的出圈,就说淄博的出圈,这放在十年前,你就是做新闻联播前的60秒广告也没有这效果啊!
第二,汽车的普及提速。前面的文章我说过,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就是卷,卷的结果就是「质优价廉」,这自驾游的确是越来越多,这能不挤嘛!
第三,自由行增多。以前旅游,跟团居多,现在旅游,尤其是国内,高铁、地铁等基建明显更加完善,现在国内旅游哪还要跟团,实际跟团游也意味着次序。
对了,还有个数据,挺雷人的,清明节3天,按照官方数据,人均消费450,还是包含吃住的,这不是穷游这是啥!
该说不说,老概一哥们,春节后去云南,昆大丽三地,还是五星级住宿,费用才1000出头,旅行社真不赚钱……
有人纳闷为啥消费火爆,但是为啥今天旅游股却不火爆啊?
那你要看钱给谁赚去了呀!今天盘面上,和出现相关的,汽车、运输都不错,唯独旅游不涨,现在想来一点也不难理解。
当然我说的这点道理,其实还没等靴子落地,市场中的大资金们就开始勾兑起来,说到底,人家早就预判了多数普通人的判断,就知道你会觉得消费起来,然后就在那等着你,就像今天的宋城演艺,跌的是那么猝不及防,实际你要是从机构行为去看的话,真的是太精彩了。
机构行为数据的重要性不用多说,懂的都懂,老概自己用博尔系统,差不多有十多年的时间,感触最深。看上图的数据,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一轮调整下来之后的反弹,机构压根就没有参与,机构怎么想我们不知道,但结果就是看似反弹厉害,结果砸盘更是猛烈。
再来看另一个话题:地产已死。
先来看数据:根据中指监测,2024年清明假期期间(4.4-4.6),20个代表城市新房日均成交面积较2022年假期新房销售面积下降31%。各线城市新房日均成交面积较2022年假期均下降,其中一线城市降幅最小,上海新房销售面积较2022年假期明显增长。
有几个房产大V和我说,上海数据这么好,而且其他地区他们比较下来,降幅在收窄,说明房子差不多到底部了,我心想,大家都是生活需要,屁股决定脑袋,老概自己就住在魔都,上海新房销售好,那是市区那几个大平层豪宅,郊区的新房价格就差打骨折了,说到底,那不是一个阶层的人在玩。
所以,我最近看几个房产大v直播的时候,常说一句话: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我觉得格局小了,上海是全球人民的上海!
但那又如何,就像21年的时候,市场看好茅化核心资产,一个个讲的头头是道,但实际脱离了周期和价格,依旧是扯犊子……
但话说回来,这预期够悲惨吧,我看最近有篇点赞过千的文章,告诉大家买啥别买地产股,但偏偏像大名城这样的却逆势涨停,不是房产大v更靠谱,而是我们那点花花肠子,都暴露在机构的想法里面了,大家看下图:
显然数据显示的很明显,机构资金在这只股票上运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发力是迟早的事情,毕竟要知道这行里面很多钱都是借来的,赔本的买卖不会做的,就像爷叔和宝总说的:「你的成本是120元,要赚260才能持平,必须是暴利!」所以,这些年,我也不是说就是靠着渠道和自己的经验去看市场,更多的时候,还得看数据。
最后想说一句,炒股其实是个很私人的活,你没必要寻求别人的认同,只要搞清楚你的底层逻辑就好了,当然你没有底层逻辑或者自己都不相信,那么请对你的钱袋子负责。
扯犊子就到这里,大家权当吃瓜,关注老概,带给你更多的不一样的视角。
老概声明:本ID始于2011年,全网统一ID( 概念爱好者 ),更多私密干货,头像签名档自行查找,笔耕不易,请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