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体外诊断(IVD)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自2023年以来,一些IVD企业的IPO计划被迫按下暂停键,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多家IVD企业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截至2024年4月1日,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申请获受理企业共1173家,372家因撤回而终止。其中,菲鹏生物、雅睿生物、中翰生物、致善生物、全式金、瑞博奥、凯实生物、达科为等多家新冠检测业务占比较大的体外诊断企业,纷纷主动撤回了相关上市申请,终止上市。这一事件或许会是行业发展的转折点,更暗示着IVD行业将面临一次重新洗牌。
IPO暂停,表面看似是市场的短暂寂静,实则背后涌动着无数暗流。首先,IPO并非简单的企业融资行为,它更是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反映了市场的健康程度和投资者的信心。其次,各国政府对于医疗行业的监管政策也在不断变化,对于IVD企业的合规要求更加严格。此外,一些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技术瓶颈以及市场竞争压力也使得IPO计划受阻。
受益新冠业务贡献企业是否能再续
菲鹏生物在2022年3月3日已经IPO过会,2月22日提交了撤回创业板IPO申请文件,终止该公司发行注册程序;致善生物在2022年9就已创业板IPO过会,于今年1月撤回了创业板IPO申请;达科为在2022年7月创业板过会,10月14日提交注册,于今年3月中止IPO申请。
1.菲鹏生物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菲鹏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10.68亿元、23.32亿元、27.02亿元。其中,与新冠相关业务的营收分别为6.97亿元、16.1亿元和18.7亿元。同期,新冠相关业务营收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分别约为65%、69%、69%。新冠相关业务收入创新高,应收账款激增。
2.致善生物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致善生物当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3.26%至3.29亿元,净利润达1.02亿元。2021年,该公司营收仍然在上一年的高基数上保持了44.86%的同比增速,净利润实现1.14亿元。2022年1月至3月,致善生物营业收入实现1.2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3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502.10万元,同比下降34.05%。
3.达科为
招股书中显示,在达科为的营业收入中,代理业务占比达到七成。报告期内达科为代理品牌收入分别为4.72亿元、6.64亿元、7.74亿元和3.9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78.15%、79.50%、74.59%和75.00%,主要代理供应商为BioLegend、PeproTech、Nexcelom Bioscience、LGC等国际生物技术品牌。且在代理的品牌中,达科为存在对单一品牌的依赖。
艰难摸索IVD行业发展道路
未来,IVD行业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一是技术创新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二是市场将进一步细分,针对不同领域的专业化产品将受到青睐;三是跨界合作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企业将通过与其他产业或机构的合作,共同拓展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总之,IVD企业IPO按下暂停键是行业面临重新洗牌的信号。企业需要积极应对变革,加强内部管理,推动技术创新,关注市场需求变化,以应对未来的市场竞争。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关注IVD行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推动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