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韩璐
职业价值观是每个从业者的个人观念,也是一个行业中全体从业者的“共同意志”。
对于讲究服务速度、服务质量的保险业而言,从业者更是整个行业对外的最佳触手,也是行业价值与发展的关键要素。
今年的“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主题为“保险力量,为奋斗的你加把劲”,聚焦保险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力求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7月8日当天,央视财经举办了78“保险的力量”直播活动,希望通过一个个“在路上”的保险人,还原真实的保险服务场景,让保险以更有趣、更有温度的方式走向消费者,传递行业正能量。
保险的力量
央视财经78直播活动里,通过新手妈妈、家庭顶梁柱以及年轻人三位典型的用户画像,展现了不同身份的人群,在配置保险时的迷茫与困惑。
随着城市居民财富的增加,他们对安全风险的认知能力,更为全方位。
加上80、90后已成为新增加保单交易的中坚力量,保险消费开始追求多元化和个性化,消费者希望更专业、更客观的产品与服务,来覆盖自己的健康保障、家庭教育、财富积累、养老计划等需求。
因此,对保司的产品矩阵与服务专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直播现场,央视财经专门连线到了平安人寿代理人、平安MVP陈阳。
“平安MVP”是平安不久前新发布的顶尖绩优代理人品牌,是具备“三心”精神、传递平安“三专”价值、为客户提供“三省”体验的王牌代理人的标志。
这群代理人不仅秉持着爱与奉献的“初心”,具备细节与毅力的“用心”,抱有持续奋斗的“恒心”。
还有“三专”的能力,也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是平安集团“最专业的金融顾问、最专业的家庭医生、最专业的养老管家”的价值传递者,让客户“省心、省时、又省钱”。
针对上述不同人群的保险需求,陈阳给到了自己的专业建议。
他首先就介绍了配置保险的几个基本原则,例如“先大人后小孩”“优先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者配置”“意外险、重疾险要配备好”。
换言之,先确保家庭顶梁柱有充足的保障,再去规划子女的保险;意外险和重疾险很有必要,特别是趁年轻配置重疾险。
他强调,保险是未雨绸缪的规划,在购买保险的优先顺序上,要注意保障先行,之后是养老,最后才是其他。
一番清晰的发言,陈阳为消费者明确了保险保障的本质,厘清了购置的思路与顺序。
配置保险的同时,很多人会担心,保险是否真的能够提供保障?
作为一名平安产险的查勘员,张懿鹏的一天,让更多人从他身上看到了千万保险人的服务精神。
从早上8点“我出现场去了,来案子了。”
张懿鹏驱车来到报险车辆面前,查看受损位置,然后在核验车主的行驶证和驾驶证后,给车辆细致地拍下照片,快速帮助客户完成理赔流程,解决了客户的燃眉之急。
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案件现场,为一位新能源车主确认底盘受损,帮助客户联系拖车送到车行进行电池检测。
雨中的深圳,张懿鹏一天都在路上,处理了24个案件。
“第一时间收到客户报案,我们赶过去越快,客户也就越安心。”一边吃饭一边划手机,是张懿鹏这样的保险理赔员的日常,他们随时随地要盯着手机看有没有客户报案。
在直播节目中,平安产险“查勘员的一天”短片,记录了一名专业、高效的平安查勘员张懿鹏,在短时间内来到出险现场,根据不同的车辆状况与车主需求,第一时间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沉浸式体验产险查勘员的工作时,会发现,如今的保险流程里,从报案、定损到理赔,都在现场完成。
不论是道路救援还是交通事故,都以专业、高效以及数字化的服务,第一时间解决用户需求。
实际上,在保险行业的不同岗位,有着许多像陈阳、张懿鹏这样的工作人员,在用户最需要的时候,他们马上出现,为被保人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正是这些专业的保险人,汇聚成保险的力量,为消费者筑起安全的壁垒。
转型中的代理人
今年的保险日,将目光瞄准了每一个兢兢业业的保险人,这与近年来保险代理人的升级转型,有着莫大关系。
央视总台财经评论员王冠在节目中直言:“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李晓林也强调,保险代理人的素质有了极大提升,从过去保险推销看重销售业绩,到现在做更专业的全面风险防范的规划与保障。
2019年,由平安创始人马明哲亲自挂帅开启的平安寿险改革中,“重头戏”便是代理人队伍的改革。
过去10年,国内寿险行业因为人海模式、金字塔模式迎来了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随着时代变迁,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原本粗放模式下的增长变得不可持续,产品、服务为主导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必须。
作为内地最早引进代理人制度的公司之一,平安敏锐意识到市场变化。
4年前,平安寿险改革的核心是摒弃大进大出的人海战术,聚焦以代理人为核心的全面改革,即“4+3”改革战略,开启“渠道+产品”双轮驱动、数字化加持的寿险改革。
在渠道侧改革上,平安主要聚焦四个渠道:代理人、银保、社区网格化、兼职代理人,破解传统寿险行业单一渠道下“增员难、获客难、留存难”的痛点。
尤其在代理人渠道方面,平安持续推动高学历、高产能、高收入的“三高”代理人队伍建设。
此前,为实现队伍转型目标,平安人寿推出“优+”计划,广纳社会英才,并通过以优增优,逐步改善队伍结构与质量,提升优质新人占比。
在产品端,平安提出三个“产品+”概念,即健康医疗、居家养老、高端养老。
通过更全的产品、更优的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平安很早就提出了“定制客户需要的产品,而不是队伍好卖的产品”的理念,实现从“以营销为核心”往“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
在产品改革上,依托集团的医疗健康生态圈,平安寿险创新推出“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等产品及服务,并不断优化迭代,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一切核心都落在“为客户打造省心、省时、省钱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以及一站式养老服务上。
同时,考虑到保险客户对高时效、高价值、高科技和高情感服务的需求,平安还不断以科技与数字化赋能保险代理人。
例如,平安金管家APP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客户的投保需求进行精准分析,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保险方案。
同时,平台还提供多种功能,比如在线理赔、在线咨询、在线购买等。
数字化工具加持后,平安保险的客户理赔报案效率大大提升,AI理赔报案平均耗时仅3分钟,较传统报案环节缩短5分钟,最短仅55秒即可完成报案。
专业与价值
平安启动寿险改革的2019年,也是保险代理人行业爆发式增长的顶峰之年,人数高达912万人。
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人口红利的消退等原因,行业陷入增长瓶颈,整体业绩明显下滑。
原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底,全国保险公司在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执业登记的代理制销售人员共有842.8万人,2021年年底为590.7万人,2022年上半年仅为521.7万人,较2020年年底下降38.1%。
最新发布的《2023年中国保险代理人职业发展趋势报告》指出,自2019年后,“清虚”与“增优”逐渐成为人身险行业改革转型的焦点,保险行业摆脱单纯靠人力扩张的“规模扩张周期”,进入依靠代理人产能提升的“效率提升周期”。
在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具备高素质、高绩效、高品质的绩优代理人,将成为企业、市场、消费者三方的共同选择。
“清虚”方面,《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2年,上市保险公司人身险渠道个险代理人总量呈下降趋势。
“增优”方面,《报告》指出,多家头部机构积极发布优增计划,同时探索大财富管理新机遇,打造兼具财富管理师、健康规划师、风险管理师功能的顶尖代理人队伍。
以平安为例,过去三年间,尽管内外部环境剧变,深化改革三年来的成效却有目共睹。
年报数据显示,去年平安人寿的新增人力中,“优+”占比同比提升14.1个百分点;队伍产能提升,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2.1%;
业务品质改善,13个月继续率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营运利润同比增长16.4%。
平安的成效,正是当下寿险行业改革的缩影。
代理人数量下降,但更为精良,平安绩优业务员的收入不减反增,去粗存精,留存的绩优人员的综合素质变得更为专业。
前不久,平安发布的顶尖绩优代理人品牌“平安MVP”,就是再次推动代理人队伍的高质量转型的举措。
如今,在打造高质量、高素质代理人团队已成为行业共识的当下,“平安MVP”的提出,是平安向“三高”转型的过程中,提炼出的一支具有大格局、宽视野、优服务、强业绩,并对公司、客户、行业有价值和专业的代理人队伍,是平安再次引领寿险销售理念的革新。
对于平安来说,寿险改革需要厘清渠道与产品,实属不易。
而三年来,寿险改革中代理人的角色转型、产品服务体系的升级,能够趟过深水区,迈过台阶,也与其背后以人为本的改革核心,专业创造价值的文化理念息息相关。
平安MPV代理人罗巍
去年,平安提出“赓续文化初心,奋进时代征程”,并进一步明晰战略愿景:以人民为中心、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
并以新价值文化支撑公司的战略升级,赋能经营管理,凝聚团队共识,强化核心竞争力,再造“One Pingan一个平安”。
新一轮寿险改革下,平安也赋予了的价值最大化更丰富的涵义——于事业,是专业务实、精益求精;于客户,是诚信为本、客户至上;于社会,是践行公益、感恩回馈;于未来,是精诚团结、紧密合作。
如马明哲所说,数百年历史的寿险传统模式正在经历全面升级和迭代,他认为从事保险事业,“是一场难得的人生修行,是值得终身砥砺奋进的专业修行、价值修行之路”。
这一路修行的目标,正是“专业创造价值”,并将引领寿险的高质量、可持续、更长远的健康发展,并不断为企业、为客户、为社会创造出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