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30日),
暖气团过于强大,
申城今天气温一路飙升,
最终热到破纪录。
今天申城上空还出现超大日晕
一圈光圈环绕太阳
耀眼又漂亮!
图片来源:上海天气发布
@Pye 拍摄于上海植物园
什么是日晕?
“日晕”通常出现在离地面6到8千米的卷云上。卷云薄而均匀,通常由冰晶体构成。这些冰晶体折射或反射阳光就会形成“日晕”。大气的“晕族”成员很多,有环状的、弧状的、光点的、多彩的,这都主要取决冰晶的形状、大小、排列方式以及光的入射角度。
今天出现的日晕是22°晕。大气爱好者可以通过简单的动作来判定何为22°晕,如果伸直手臂,张开五指,大拇指尖对齐太阳,小指尖所对的差不多就是22°晕。
网友:热得流油
上海常年平均会在5月初
出现首个30℃以上天气,
不过今天已有7个区突破30℃。
其他各区也普遍在28~29℃,
各郊区均突破建站以来同期(三月下旬)
日最高气温纪录!
市区徐家汇站最高气温29.1℃,
是近80年来的同期气温最高值,
也是建站150多年来的历史第四高。
今天好多朋友都穿上了短袖,
不过温暖的天气令春花格外烂漫,
周末正是踏青好时候。
不过
“夏天”一日游即将终止
明天随着冷空气渗透南下,云系增多,转为多云到阴,白天局部会出现短时小雨,最高气温将暴跌10℃,回归到19℃附近,最低气温变化不大,预计仍在13℃上下,搭配着3~4级的东到东北风,正常的初春体感即将回归。
此外,出门踏青扫墓的市民注意,明天早晨以前东部地区有雾,出行注意交通安全。而下周基本也是阴雨相伴的一周,较明显的降水过程会在下周一至周二,可能还伴有雷电活动。下周三到周六,本市以短时小雨为主,实打实的清明时节“雨纷纷”。
为何春天的天气如此“无常”?
该如何穿衣?
▽
1.要不要春“捂”?
春季,暖湿气流开始增强,而冷空气较冬季明显减弱,冷暖空气交汇时,就会造成多变的天气。
俗话说“春捂秋冻”,其实“春捂”强调的是在季节变换时,不要骤然减衣,而要根据气温逐步调整,以保证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去调节自身的温度调节机制,增强抵抗力。过早脱掉冬天衣服,身体受凉,则可能会影响身体自身的调节机制,从而影响抵抗力。一般认为,昼夜温差大于8℃就是该捂的信号。
“春捂”虽然是要多穿一些衣服,但并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全身上下捂得严严实实。“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
“春捂”需要重点关注身体的几个部位:
捂头颈:春天保护好头颈部至关重要,建议根据温度戴好围巾、帽子。
捂腰:不要过早穿露腰的衣服,如果腰部受凉,可以及时用热水袋等热敷缓解不适。
捂腹: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肚脐部位的保暖。
捂小腿、膝足部:常言说,寒从脚下起,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春捂穿衣可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秋裤先别着急脱。
2.“洋葱式”穿衣代替“乱”穿衣
早春最实用的穿衣法是“洋葱式”层叠穿搭:
内层:选择柔软、透气吸汗的棉质或保暖内衣或者秋衣。
中层:穿毛衣、卫衣等衣物。
外层:选择一件轻薄的夹克或者风衣或马甲。
图片来源:科普中国
这样搭配,既能抵挡早春凉风,又方便根据温度随时增减。
另外,还可以遵循“三层穿衣法则”,即内层排汗、中层保暖、外层防风。
3.不同温度穿衣指南
可根据气温、湿度、风力以及个人体质和活动量等因素来调整穿着,以下的穿衣建议可供参考:
小于5℃时:
加强保暖,如棉衣、羽绒服,里面可穿保暖内衣、秋衣秋裤、毛衣或针织衫。最好备有方便穿脱的衣物,以防室内外切换时温差过大。
5℃~15℃时:
可以穿秋衣秋裤、毛衣、棉毛衫,外面配以风衣或夹克,早晚温度低时可添加偏厚点的马甲或薄型羽绒马甲或者轻薄的羽绒外套。中午气温较高、阳光充足时外出,可以减少到长袖T恤加薄款外套。裤子可以选择牛仔裤或休闲裤。
图片来源:科普中国
15℃~20℃时:
短袖或长袖T恤,搭配薄款开衫、卫衣或单层衬衫,下装则可穿单裤或裙子。春天早晚温差大,最好准备一件薄外套,比如针织开衫或风衣或薄棉衣或马甲。
20℃以上时:
单穿短袖、裙子、短裤等夏季服装,阳光充足时注意防晒,可适当搭配薄款防晒衣或罩衫。在较热且湿度较大的天气里,尽量选择吸湿排汗材质的衣物,这样比较透气舒适。
今天,你穿了啥?
新民晚报(记者 马丹),综合上海天气发布、中国气象局、网友评论
编辑:唐梦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