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已有多家餐饮、食品类企业在审核趋严态势下主动撤回IPO申报。2024年一级市场仍持续收紧,相关企业上市或难上加难。
寒冬似乎在持续,但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却明确提到鼓励餐饮企业境内外上市。
餐饮、食品类企业上市难
2023年年初,主板“IPO红黄灯行业审核标准细则”开始流传,其中食品、餐饮等相对传统、行业壁垒较低的消费类企业上市受限。8月27日,证监会宣布将“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且资本市场资源明显集中倾向支持高科技和战略新兴产业。餐饮类企业的上市之路可谓举步维艰。
进入2024年,寒冬似乎延续。开年以来沪深交易所均无新受理企业,且吴清主席上任后的系列措施及3月15日证监会发布的多项政策都表明收紧趋势仍将持续。此背景下,餐饮类企业想IPO更是难上加难。
据公开资料显示,剔除两家宠物食品制造企业,2023年以来已有16家餐饮及食品相关的主板企业IPO终止。其中,随着老乡鸡和老娘舅相继撤回,拟申报A股主板上市的餐饮业IPO企业遭“全军覆没”。
数据来源:沪深交易所官网
整理制图:汉鼎咨询
结合汉鼎咨询课题组此前总结的IPO终止企业市场/审核关注重点来看,所属行业、持续盈利能力、板块定位、合规性等都是影响相关企业IPO进程的重要因素。
此背景下,部分企业开始寻求其他上市路径。如老娘舅于2月2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浙江证监局已受理公司提交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的辅导备案申请,公司进入辅导阶段。此外,港交所因审核周期较短、上市标准明确且门槛较低、程序相对简单、餐饮等消费企业更容易满足港股上市的条件,因此也有不少企业选择转道港交所,如中式餐饮林所企业小菜园当前就正在冲刺港股IPO。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整体大环境的流通性变差,港股上市也并非全是坦途。
9部门联合发文,鼓励餐饮企业境内外上市
3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表示,2023年我国餐饮业明显复苏,全国餐饮收入5.29 万亿元,同比增长20.4%,较2019年增长13.2%。但同时,餐饮服务供给质量和结构仍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方式粗放、安全基础薄弱、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仍然存在,亟需出台政策措施,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指导意见》主要从7个方面提出22项具体政策措施。其中对于优化餐饮业营商环境,拓展投融资渠道事项,提出:引导金融机构提升风险定价能力,为餐饮经营主体发放信用贷款。发挥商标质押功能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惠及面。发挥行业协会等组织作用,健全银企对接机制,为餐饮经营主体融资提供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餐饮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信用类债券,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各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各地方抓好政策落实落地”。
9部门联合发文鼓励餐饮企业上市,难道是政策导向发生了变化?还是有其他原因?后续不知会里将如何配合?如果这样那食品类企业是不是也行了?汉鼎咨询课题组将持续关注相关动态并及时梳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