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市场鲜有问津、股权无溢价,元澄科技IPO前景如何?
创始人
2024-03-01 22:28:40
0

原标题:一级市场鲜有问津、股权无溢价,元澄科技IPO前景如何?

投资与理财

文/华勇(小财米儿观察员)

近期,苏州元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澄科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递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计划在创业板上市。

招股书披露,元澄科技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1400万股,发行股数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本次冲刺上市,元澄科技计划募资约2.83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升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元澄科技是一家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重点为数字政府、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客户提供系统集成、软件开发、技术服务及运维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

2020—2023年上半年,元澄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6亿元、2.75亿元、3.63亿元和1.0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404.35万元、5292.80万元、5271.69万元和1521.07。报告期内元澄科技看似业绩逐步增长,但2022年公司增收不增利,净利润反而低于2021年,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亦同比下降。2022年增收不增利的背后,是元澄科技毛利率向下波动,2022年毛利率下降了2.1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元澄科技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9.69%、53.35%和65.23%,持续升高,远高于可比同行均值。此外,研发费用率低于可比同行均值,使元澄科技竞争力逐年下行。

一级市场鲜有问津股权无溢价 估值不升反降

据小财米儿了解,与许多企业在IPO前就受到各方机构热捧不一样,元澄科技多年来在资本一级市场一直是门庭冷落鞍马稀。

2006年5月,元澄科技的前身元澄有限成立。2010年9月,公司股东曾合计占用公司内部资金2100万元进行增资,只是表示“不愿意融资对外释放股权”,还是不受外部投资机构待见,但不管如何,这无疑使元澄科技难于借助外部资本快速壮大。而从2020—2022年IPO报告期期间,元澄科技依然没有在一级市场获得资本的青睐,连一个A轮天使投资都没有,2020年元澄有限整体估值2.5亿元,对一家信息科技公司看似不小,但其实与同行竞争对手相比,元澄科技资本估值仍然偏小,发展偏慢。

最近一次股权变动是2021年1月徐州实投从原股东华巍手中受让公司126.51万元出资额,转让费1250万元,徐州实投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这些股权是原股东华巍在2019年4月获得的,当时获取这些股权合计的花费也是1250万元,参照的是元澄有限2.5亿元的整体估值及前次股权转让价格。

也就是说,2019年4月到2021年1月超过一年半的时间,元澄有限的估值没有任何增加,接盘的徐州实投也没给出让方任何溢价。华巍在持股一年半之后不得不选择不挣钱清仓,这一情况或许从侧面说明元澄科技在一级市场吸引力较弱,乏人问津。

眼下,元澄科技正拼尽全力冲击A股,然而直至今年春节前,公司在IPO前仍然没收到外部投资机构的调访,没有吸引到一级市场资本的关注。投资机构不关注,为数不多受让公司股权的资方也不愿给予溢价,那么元澄科技想登陆A股又能否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除了股东华巍不到两年就将股权全部转让出去,IPO报告期间,元澄科技有两名外部投资者也转让股权退出公司。外部股东上海汉仁于2019年4月将公司的股权全盘托出,股东名城展翼则分两步转让股权,2020年1月,名城展翼则将其持有的元澄有限5%股权(对应126.5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实控人薛晨洋,本次股权转让价款合计1325万元(也几乎没溢价)。

2020年12月,元澄有限股东会作出决议,除同意华巍将其持有的元澄有限5%股权以1250万元转让给徐州实投外,还同意张兴龙将其持有的元澄有限1.60%股权以400万元转让给范俊,同意张兴龙将其持有的元澄有限0.40%股权以100万元转让给陈雪红。这些说明为了给IPO扫除障碍,元澄科技频繁转让股权,部分初创股东可能也不太看好元澄的未来前景,急于脱手乐于转手。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元澄科技董事长、总经理薛晨洋直接持有公司2,650.18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63.10%,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张君华直接持有公司1,045.80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24.90%;两者合计持股比例为88%。

客户、供应商身份叠加或涉关联交易,信披互为冲突

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各期,元澄科技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7.08%、70.66%和61.86%,客户集中度较高;与此同时,元澄科技向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分别为8,983.23万元、5,883.72万元和1.185亿元,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80.08%、34.21%及40.63%,供应商集中度亦较高。而小财米儿细分析之下感觉,客户、供应商高度集中,则使客户、供应商发生身份叠加,或引发关联交易,是否存在价格倾向性优惠、折扣过大、内部利益输送等问题,值得监管层注意。

招股书显示,中国电信为元澄科技2022年第一大客户、2021年第四大客户,公司向其销售金额分别为6754.36万元和2301.32万元,同时,中国电信亦为元澄科技2022年第四大供应商,公司向其采购金额为1638.38万元;中国移动为公司2020年第一大、2021年第二大客户,公司向其销售金额分别为9955.29万元和3170.46万元,同时,中国移动为公司2020年第四大和2021年第一大供应商,公司向其采购金额分别为636.93万元和1529.39万元。两家电信巨头同为前五大客户暨供应商,是否属于一揽子安排?有否涉及内部关联交易?

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的采购情况如下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元澄科技信披或有误,互为冲突。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在新三板上市的信华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元澄科技2022年第5大客户,公司向其销售了信息系统设备及集成服务2,619.25万元,占比7.22%,而小财米儿查阅华信股份在2023年4月3日公告的2022年年报发现,数据显示,华信股份当年第一大供应商为元澄科技,采购额为2790.06万元,两者的金额有差别,形成了信披冲突。此外,招股书显示,2021年,元澄科技向江苏瀚天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购970.58万元,占比5.64%,为瀚天智能第4大供应商,然而小财米儿发现,瀚天智能的2021年年报显示,其第四大客户采销额为963.30万元,与970.58万元不合,且无对应的元澄科技名录采购额。注册制下,IPO企业应十分注重信披质量与精准,而不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另外一个怪象是,云南路酷科技有限公司为元澄科技2022年第一大供应商,然而小财米儿查询公开资料发现,2020年—2022年此供应商社保缴纳人数均为0人,这无社保、良好信用资质的供应商居然成为元澄科技第一大供应商,令人匪夷所思,是否有猫腻成分?外人不得而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股有色金属板块冲高 每经AI快讯,有色金属板块冲高,中色股份、豫光金铅涨逾6%,西部材料、洛阳钼业、湖南黄金等涨幅居前。...
小红书矩阵号申请攻略:详细步骤... 小红书矩阵号申请全攻略 作为国内知名生活方式分享平台,小红书已成为品牌和个人扩大影响力的关键渠道。想...
原创 2... 2024年,全国各大城市的GDP榜单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经济画卷,缓缓展开在世人面前,其中温州的异军突...
字节跳动 - 张一鸣的创业故事 张一鸣,一个80后的“技术宅”,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赫赫有名,作为字节跳动的创始人,他带领公司从一款新...
原创 银... 2025年银行迎来了新的一项变革,瞬间感觉到温暖了许多! 针对60岁及以上的老人提供了贴心的服务! ...
为什么许多小微企业选择助贷平台...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面临资金周转的问题,尤其是当银行贷款因信用记录不佳、缺乏担保或其它原...
贷款到账后,结果以“不是本人意... 明明都签了居间合同,贷款也帮客户拿到了,到收贷款中介费时,客户却以“《贷款居间合同》不是本人签署、协...
小红书账号如何更改领域?详细步... 如何调整小红书账号领域方向 在小红书运营过程中,许多创作者会遇到内容方向与个人定位不符的情况,及时调...
岭南控股(000524)202... 原标题:岭南控股(000524)2023年年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应收账款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