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肖丽琼)产业链供应链的聚合发展,离不开一流的营商环境。在2月29日举行的第三场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唐超表示,近年来,“中国车谷”武汉经开区对标先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经开区着力为汽车产业打造一流的产业环境。举办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中国车谷汽车零部件生态大会,培育长江汽车供应链、国控、楚象等供应链平台,以9家整车企业、1200余家零部件企业形成汽车产业集群。成立500亿元车谷产业发展基金,投资岚图、路特斯等重大项目。打造“车谷融资汇”品牌,举办银企对接会,及时拨付纾困贷款贴息,破解企业融资难题。聚焦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出台“高质量发展8条”“企业上市7条”等惠企政策,每年用30亿元真金白银和“一对一”服务,给予企业全生命周期支持。
企业的创新环境更优良。发布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建设实施方案,出台“科创33条”,全方位支持企业创新发展。2023年武汉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70%,培育了4家独角兽企业。加快“双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市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超3300公里,建成106公里智能网联道路和亚洲最大的封闭测试场,开放共享出行、公交接驳、清洁环卫、物流配送等15个智能网联科创应用场景,构建“研发+测试+应用”的智能网联产业生态闭环,武汉经开区无人驾驶出租车成为市民出行热门打卡项目。强化人才支撑。发布人才强区战略3.0,建设华科大军山校区、武汉理工大学车谷校区,导入车辆工程、人工智能应用等汽车领域学科资源和专业人才,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
在经开区,政务环境越来越高效。简易事项5分钟“快办快结”,已覆盖500余项高频事项。全省首推特殊工时诚信审批,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即申即享”,获评全国信用承诺优秀案例。探索锂电等产业跨区域审管联动,为供应链企业发展疏通堵点。率先推行“分阶段施工许可”,帮助一批重大项目缩短开工时间;实行一般工业仓储用地项目免于施工图审查,建立“项目管家”代办机制。开发上线“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普惠政策“一网通办”“免申即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