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这个曾经颠覆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多个领域的科技巨头,近日却在另一个领域遭遇了惨败。就在本周,苹果内部高层宣布,正式终止了他们酝酿了十年之久的电动汽车项目,也就是传说中的Project Titan。
这意味着,苹果放弃了与特斯拉等竞争对手争夺未来出行市场的机会,也意味着,苹果在这个项目上投入的数百亿美元和数千名员工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了。
为什么苹果要造车?
苹果造车的计划始于2014年,当时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认为,汽车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一个有待革新的领域。他希望苹果能够利用自己在硬件、软件和服务方面的优势,打造一款具有革命性的智能汽车,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也为苹果开拓新的增长点。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苹果启动了Project Titan,也就是苹果汽车项目。
苹果从谷歌、奔驰、特斯拉等公司大量挖走了优秀的汽车工程师、设计师和管理人员,组建了一个拥有硅谷和汽车产业基因的强大团队。苹果还与一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制造商进行了接触和谈判,试图寻找合作伙伴。
苹果的造车计划一度引起了业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猜测,有人认为,苹果的汽车将会是一款全自动驾驶的电动汽车,有人认为,苹果的汽车将会是一款高端的豪华汽车,有人认为,苹果的汽车将会是一款具有苹果风格的创新汽车。不过,苹果一直对外保持沉默,没有透露任何关于汽车项目的细节。
然而,苹果的造车之路并不顺畅,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首先,苹果发现,造车远比造手机更难,汽车行业的复杂性、竞争性和监管性都超出了苹果的预期。
苹果在汽车领域缺乏经验和资源,需要与众多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打交道,同时还要面对各国的法律和标准的限制。苹果的高标准和高要求也让他们难以找到合适的合作方,甚至导致了一些合作的破裂。
其次,苹果发现,造车的回报并不高,汽车行业的利润率和增长率都远低于苹果的主业。苹果在2023年的出货量不仅是全球第一,拿走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50%的销售额,还是平均单价全球第一,还拿走了整个行业90%以上的利润。相比之下,汽车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左右,而且市场已经饱和,增长缓慢。苹果要想在汽车市场上取得成功,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和风险,而且可能会损害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利润水平。
最后,苹果发现,造车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特斯拉等对手已经占据了先发优势和市场份额。特斯拉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也是最具创新力和影响力的汽车品牌之一。特斯拉不仅拥有强大的产品线和技术优势,还拥有庞大的忠实用户群和粉丝群。特斯拉的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更是一位备受崇拜的领导者和梦想家,他的个人魅力和远大抱负让特斯拉成为了一种彰显身份的汽车。苹果要想与特斯拉抗衡,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代价,而且可能还会遭到特斯拉的反击和嘲讽。
综合以上原因,苹果最终决定放弃造车,转而聚焦于他们更擅长的领域,比如XR、空间计算、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苹果认为,这些技术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也将会为苹果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影响。
苹果的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和负责造车项目的副总裁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内部宣布了这一决定,并表示,苹果将把造车项目的大部分员工转移到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这是苹果越来越关键的优先事项。
苹果放弃造车的影响
苹果放弃造车的消息一经公布,就引起了业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有人认为,这是苹果的明智之举,有人认为,这是苹果的懦弱之举,有人认为,这是苹果的遗憾之举。
苹果放弃造车的消息引发了各方的评论和反应,其中不乏一些有趣和尖锐的声音。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马斯克是苹果造车的最大竞争对手,也是最大的嘲讽者。他在X上转发了苹果放弃造车的消息,并附上一个致敬的表情符号和一支香烟。
他还回复了一条评论,表示汽车行业的自然状态是死亡,只有特斯拉和福特从未破产过。马斯克的这些举动无疑是在嘲笑苹果的失败,也是在展示特斯拉的优势和自信。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看到苹果放弃造车的消息,非常震惊。他还强调,小米的战略是“人车家全生态”,他们深知造车难度,但依然做了坚定的选择,要为米粉造一辆好车。雷军的这些话无疑是在挑战苹果的决策,也是在宣传小米的造车计划和理念。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他表示,去年还讨论过,汽车行业的新进入者会在2024年内全部出牌,但除了苹果。他还表示,苹果放弃造车,是因为苹果主业的利润率足够,而且苹果不愿意做低端的产品。何小鹏的这些话无疑是在赞扬苹果的主业,也是在暗示苹果的造车缺乏竞争力和创新力。
车和家创始人李想:李想是苹果的敬仰者,也是造车的探索者。他在X上表示,苹果放弃造车,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间点也合适。他认为,苹果应该专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这是所有设备、服务、应用、交易的最顶层入口,也是苹果的必争之战。李想的这些话无疑是在支持苹果的转型,也是在展望苹果的未来。
咨询公司GlobalData负责汽车研究的全球副总裁杰夫·舒斯特(Jeff Schuster):舒斯特是苹果的分析者,也是造车的观察者。他表示,苹果放弃造车,是科技行业低估颠覆汽车行业难度的又一个例子。他认为,科技行业的人都以为造车很容易,但实际上造车比他们想象的更有挑战性、更动态、更复杂。舒斯特的这些话无疑是在揭示苹果的盲点,也是在提醒造车的难度。
苹果放弃造车的启示
苹果放弃造车的事件,不仅对苹果自身,也对整个汽车行业和科技行业,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科技行业的巨头们,如谷歌、亚马逊、微软、华为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涉足了汽车领域,有的提供软件和服务,有的提供硬件和平台,有的提供解决方案和合作。
苹果作为科技界的领军企业,其产品和服务引领了行业的创新和变革。苹果曾经对造车寄予了高度的期待,希望能够打造出与其品牌形象相符的高端、智能、环保的汽车,从而颠覆汽车行业,成为新的行业标杆。然而,苹果在造车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和阻碍,包括技术难题、供应链问题、法规限制、市场竞争等,导致其造车计划一再推迟和调整,最终无法达到其预期的目标和标准,只能选择放弃。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