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飞潮(上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飞潮新材”)披露了招股说明书,拟科创板IPO上市,公开发行不超过1252.8637万股。公司此次欲募集92842.36万元分别用于高端过滤分离材料及配套元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项目、 无机膜及成套过滤分离设备生产基地扩改建项目。
钛媒体APP注意到,飞潮新材之所以能IPO,主要是依靠实控人注入优质资产所致。同时,公司在负债较高的情况下,还要大举分红。估值方面,短短9个月的时间,飞潮新材的估值就从2.67亿元暴增至37.12亿元。
估值疑云
飞潮新材成立于2007年,由何向阳、何晟、陈宏珠出资设立,其中何向阳、何晟为兄弟关系。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何向阳、何晟通过直接及间接的方式合计控制飞潮新材87.69%的股权,均为公司实控人。
钛媒体APP注意到,飞潮新材欲通过此次IPO实现估值暴增。据悉,飞潮新材最近一次股权变更是发生在2022年9月,凯歌兴潮以7.0949元/股的价格对飞潮新材进行了增资,增资完成后,飞潮新材的估值为2.67亿元。
飞潮新材提交的申报稿于2023年6月被上交所所受理,欲募集9.28亿元,公开发行不超过25%的股权。需要说明的是,截至2022年12月末,飞潮新材的资产总额为4.63亿元,也就是说,若以资产总额计算,飞潮新材此次欲通过IPO再造两个自己。
与此同时,若飞潮新材成功上市,其估值或将达到37.12亿元。也就是说,短短9个月的时间,飞潮新材的估值由2.67亿元变更为37.12亿元,暴增30多亿元。
至此,钛媒体APP进行了两个推测。首先,2022年飞潮新材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011.42万元,若以37.12亿元的估值和该利润计算,飞潮新材的市盈率或将达到74.24倍。
据悉,飞潮新材隶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而2022年12月31日前后三个月科创板属于“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上市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61.71倍。另外,飞潮新材在申报稿中披露其同行可比公司分别为三达膜、久吾高科、唯赛勃、上海凯鑫,Choice金融终端显示,截至2月22日,上述4家公司的PE(TTM)分别为17.05倍、70.3倍、37.24倍、64.94倍。那么,飞潮新材能否撑得起如此高的估值?
其次,假设飞潮新材能撑的起上述估值,时间再回到2022年9月,彼时,凯歌兴潮以800万元的价格获得了飞潮新材3%的股权。若飞潮新材成功上市,凯歌兴潮所持有的股权比例将被稀释至2.25%,而该部分股权的价值将达到8352万元,也就是说,短短数月时间,凯歌兴潮800万元的投资回报将翻数倍。
值得一提的是,凯歌兴潮成立于2022年7月,公司的出资情况具体如下:
钛媒体APP在飞潮新材的申报稿中查询吴新艳、武叶静、李岗等关键字,除了上述信息再无其他信息。这就不禁令人怀疑,凯歌兴潮是否是专门为入股飞潮新材而设立?同时,飞潮新材为何愿意以如此低的价格接受凯歌兴潮的入股?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
包装上市?
飞潮新材专注于工业流体过滤分离纯化领域,主要从事过滤核心材料、元件、设备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20年-2022年(下称“报告期”),飞潮新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955.94万元、18268.99万元、35038.07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027.3万元、2197.09万元、5394.48万元,业绩持续增长。
钛媒体APP注意到,飞潮新材之所以能实现上述的业绩主要是通过资产的注入所实现。2021年,飞潮新材以零对价收购了何向阳、何晟实际控制的企业——无锡飞潮100%的股权,收购前,两者的财务数据具体情况如下:
此外,2022年无锡飞潮的营收为27598.8万元,占飞潮新材合并报表后营业收入的78.77%,净利润为3905.27万元,占飞潮新材合并报表后净利润的72.39%。这就不禁令人感到疑惑,为何何向阳、何晟不以无锡飞潮为上市主体反而选择飞潮新材?同时,飞潮新材零对价收购无锡飞潮100%的股权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有意思的是,在收购无锡飞潮100%股权前后,飞潮新材还进行了大举分红。2021年7月和12月,飞潮新材先后向股东现金分红1800万元和3000万元,合计为4800万元。需要说明的是,截至2020年末,飞潮新材的未分配利润为3924.89万元,2021年的净利润为2197.09万元,也就是说,若不考虑股改等因素的影响,2021年飞潮新材4800万元的现金分红,意味着其自2007年成立以来,近15年在经营上赚到的78.4%的钱分给了股东。那么,为何飞潮新材要在IPO前夕大举分红?
更有意思的是,截至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飞潮新材的流动比率分别为1.42、1.14、1.35,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4.85、5.97、5.69;速动比率分别为1.06、0.7、0.78,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4.32、5.29、4.96;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5.82%、73.46%、64.22%,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24.94%、19.47%、22.11%。可见,无论是流动比率还是速动比率,飞潮新材均始终高于同行均值,特别是资产负债率,飞潮新材目前已超同行均值42个百分点。那么,在如此高债务的背景之下,飞潮新材大举分红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或许值得探讨。(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邓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