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财经 徐迪 2月21日消息,随着一系列央企考核新政的推出,央企上市公司有望迎来估值重塑。今年以来,多只央国企主题基金正在发行中。
截至目前,今年已有5只央国企主题基金相继成立,分别为:银华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ETF联接、华安国企机遇混合、华安中证国有企业红利ETF发起式联接、汇添富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联接、华夏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ETF。
此外,近10只央国企主题基金正在或即将发行,包括鹏扬中证国有企业红利ETF联接、万家国企动力混合、富国中证国有企业改革ETF、南方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ETF联接等启动发行;上银国企红利混合发起式、华夏国企创新混合发起式等基金也正在发行中;中信保诚国企红利量化选股、平安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联接等即将启动发行。
据了解,1月底以来,各类机构密集调研了30余家央企上市公司。多家被调研上市公司透露,将依法合规开展市值管理,重视股东回报。业内人士认为,过去央企主要采用“规模考核”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近年来,央企的考核体系逐渐转向,强化了“ROE和市值管理”的考核指标。央企有动力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向市场传递信心、稳定预期,预计也有望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高股息、低估值优质央企值得重点关注。
中银国际指出,当前央企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且相对于民企有明显的估值折价。在通信、交通运输、建筑、非银行金融、综合金融、综合等6个行业中,央企估值折价尤为严重,而在传媒、国防军工、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农林牧渔以及有色金属五个行业中,央企估值折价相对有限。产业链分布来看,金融地产和下游消费板块央企相较民企估值折价幅度更高。
中信证券指出,市值管理是国企改革的重要一环,实现路径聚焦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预计未来短期内,央企分红回购力度或将加强,现金流相关指标值得关注;中期来看,央企或在推动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同时,助力港股相关标的估值提升;长期来看,经营效率提升才是央企市值管理的根本目的。
数据显示,央企业绩长期以来持续增长,分红稳定。根据国资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8万亿元,较2022年上涨了0.5%,利润总额为2.6万亿元,与2022年持平,归母净利润为1.1万亿元,地方监管企业利润总额为1.9万亿元,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为86.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6.4%。
天风证券认为,国资委对市值表现的重视程度或将超此前预期。对于公用事业板块,行业内央国企上市公司较多,其中核心央企标的资产质量较优,估值水平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市值管理考核将进一步推动上市央企提高质量、强化价值创造、完善信息披露,未来相关政策或持续加码,央企上市公司有望迎来估值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