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桔
编辑丨谢长艳
2024年以来内地股市持续调整,相反海外股市延续高光表现;跷跷板效应下QDII基金乃至跨境ETF成为近期行业关注的焦点,虽然受困于额度限制,但毕竟去年以来具备赚钱效应,因此在逐渐转换视角全球化配置的机构中逐渐流行。从四季报看,美股和港股仍是QDII重点。
截至2月2日收盘,2024年以来两只原油类和一只全球投资的科技主题类基金在主动QDII排行榜上位居三甲,它们分别是汇添富全球移动互联、易方达原油A人民币、南方原油A。对比看2023年QDII基金的全年排名,广发全球精选股票人民币以66.08%的涨幅夺冠,广发全球精选股票美元以63.31%的涨幅紧随其后,华夏全球科技先锋混合(人民币)位居第三名,其涨幅为58.19%。对比2023年QDII年终排行榜的居前产品来看,2024年这类基金的表现或许也会“改头换面”。
亮眼的业绩势必吸引资金的疯狂追捧,2023年四季度,尤其多只跨境的QDII-ETF获得资金的高度青睐。 Wind资讯,包括了华夏恒生科技ET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等多只产品,较上一季度末增加超过50亿份。
不过风险也同时快速积累,爱方财富总经理庄正强调: “受限于外汇额度等因素(根据国家外汇局最新的QDII额度,QDII总投资额度为1655.19亿美元),基金公司确实会遇到一些发行困难。 这种情况下,资金转向溢价买入ETF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 因为虽然ETF作为交易所交易的基金,其交易更加灵活,投资者可以像股票一样在市场上买卖,而不必等待基金公司的发行和赎回。 包括ETF通常拥有更低的管理费用和更高的透明度等等。 ”
“但正因为额度限制,像日经ETF、美国50ETF,出现了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且持续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也就是较大幅度溢价的情况。 投资该类基金的投资者需要警惕,在二级市场买入ETF时,除了要承担基金份额净值变化的风险外,还可能面临外汇额度调整、价格向净值回归的风险。 ”他进一步解释了自己的担忧。
QDII四季报显示区域集中
港美市场仍是QDII“心之所向”
从稍早前披露结束的公募四季报来看,QDII基金整体仍然维持着较高的股票仓位,平均仓位约为84.15%; 美股和港股仍然毫无悬念地是它们所重配的区域。
就最受欢迎的股票种类来说,科技与互联网龙头公司仍然最受QDII基金们的青睐,其中将苹果作为第一大重仓股的有24只,此外分别有11只基金和10只基金将微软和腾讯控股作为第一重仓股。
首先看2023年的QDII状元广发全球精选股票人民币,该基金不仅去年闪耀同行,今年依然在同类基金中保持领先。 截至2月2日收盘,该基金在2024年的涨幅约为2.19%。 对比基金的四季报和三季报,本刊发现基金经理李耀柱仅对重仓股作出了一处调整,用英特尔替换了上一季度的亚马逊。
此外,基金经理在当季度调高了谷歌的占比,持有该股从28.81万股增至33.14万股,从而该股也一举升至四季度末的头号重仓股。 而当季其另一只大幅加仓的股票则是脸书,李耀柱从8.91万股加至12.16万股,由此该公司也从第八大重仓股上升至第四大重仓股。 整体看四季度末十大重仓股,它们大多在今年录得股价上涨,只有拼多多和英特尔暂时下跌。
从年底的10只股票来看,本刊发现它们无一例外都是来自纳斯达克的美股。 但其实从投资目标来看,该基金是通过在全球市场进行积极的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有效分散基金的投资组合风险,实现基金资产的持续、稳健增值。 由此似乎不难推断,基金经理判断阿尔法的区域来自美国。 他表示: “操作方面,报告期本基金继续围绕人工智能行业进行投资。 2024年在多模态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下,有五个产业趋势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 ”由此也能得出其重仓全配纳指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该基金的操作颇为具有代表性,从过去一年的行业情况看,由于美股尤其是纳斯达克的科技股在加息周期下的风起云涌,因此内地表现不错的QDII基金基本是对标这一领域的产品,尤其在基金名字中多见科技或者纳斯达克等字眼。
不仅是术业有专攻的QDII基金经理指向明显,多位横跨A股基金与QDII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也出现思路的一定调整。 目前公募一哥张坤管理着两只QDII,它们分别是易方达亚洲精选和易方达优质精选。
在后者的四季报中,或许是由于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设定为30%对标中证300香港指数,因此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很多的内地股票上榜,比如前三大重仓股都是白酒龙头股,不过从数量上看,内地和中国香港上市公司平分秋色均为5家,上榜的港股公司为腾讯、阿里巴巴、港交所、药明生物,整体与上一季度别无二致。 更值得观察的是另一只QDII基金亚洲精选,其在四季度中的主要变化体现在: 一方面是超威半导体替代招商银行新进前十位; 另一方面是台积电在当季升级成为第二大重仓股。
对比来看,由郑慧莲管理的汇添富全球消费人民币虽然在四季报中的头两号重仓股是亚马逊和特斯拉,不过剩余的重仓股主要是宝洁、爱马仕、耐克、家得宝、开市客等全球消费类巨头。 她在季报中指出: ”逢低增持了美股必选消费品。 因为当时市场担心减肥药对必选消费品的冲击,必选消费品一度下跌幅度较大,我们认可减肥药的影响可控,所以,在底部选择加仓必选消费品。 加仓了利率敏感的美股消费公司,包括美国地产产业链公司和一些高财务杠杆的消费公司。 逢低加仓了些美股可选消费品。 减持了大部分的港股。 后续,我们基金的主要仓位将放在美股。 “
主动QDII小众投资领域亦走红
越南、印度、日本主题类持续闪耀
除去全球型和科技主题类产品走俏外,本刊也注意到在去年以来此起彼伏的海外市场创新高过程中,越南、印度、日本等亚洲近邻的股市基本表现不错,这也让主投这些国家的QDII表现不错,比如天弘越南市场、工银瑞信印度市场、宏利印度、摩根日本精选等。
先看天弘越南市场,该基金继2023年全年实现大约15%的收益率后,今年到目前所实现的收益率是3.84%,在同类基金中排在第6位。 从稍早前披露的基金四季报看,基金经理胡超依然保持着高仓位运作,12月31日时的股票仓位达到了90.93%。
对比基金四季报和三季报看,基金经理仅仅是调整了一处重仓股,新进的第 九大重仓股为一只银行股,这家名为Military Commercial Joint Stock Bank的公司并没有在上一季度进入十大重仓行列。 同时,该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也在当季度发生了更迭。
在季报的总结中,胡超强调: “我们在越南的行业配置和选股策略没有发生变化,一是选择适应当前越南经济发展阶段的行业; 二是选择行业内的龙头公司,或者具备成为龙头潜力的个股。 ”
相比2020年初成立的天弘越南,两只定位印度的基金成立时间更早,它们分别成立于2018年和2019年。 对比看工银瑞信印度市场人民币和宏利印度,从更能反映长跑实力的年化收益看,截至2月2日收盘,宏利印度的年化收益达到了7.25%。
进一步以该基金为例分析,四季报显示该基金在岁末保持了64.92%的相对较低仓位。 即便是第一重仓股的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其在四季度末的占比也不过是5.39%,而有三只重仓股的占比还不到两个点。
再对比基金四季报和三季报,本刊发现基金经理师婧也仅仅是做出了一处重仓股的调整,即用印孚瑟斯技术替换了上一季度的印度太阳药业。 不过在其余的重仓股中,基金经理对于部分公司大幅度提高了持仓股数,比如12月31日时的前三大重仓股,相比上一季度末分别增持了31.14万股、11.47万股、19.94万股。
本刊注意到,除去师婧外,该基金还配置了一位境外投资顾问陈致洲,他目前担任宏利投资管理亚洲区(日本除外)股票投资部首席投资总监,其拥有29年股票投资经验,工作于中国香港。 既然有经验丰富的投资老将保驾护航,无疑为该基金的投资增添了几分胜算。
在基金四季报中,基金经理强调对印度市场长期的板块偏好并没有改变。 继续保持三季度的配置策略,同时兑现了估值超涨的盈利个股,板块方面依然看好受益于内需恢复的金融、工业和消费股,增加了前期估值调整较多的科技板块。
“展望来看,我们认为美国经济的边际走弱和美联储加息周期的结束对于全球美元流动性带来改善,印度国内经济的强劲增长以及较为温和的通胀水平仍给国内股市带来基本面支撑。 ”师婧如是表示。
除去越南和印度外,主动型的日本QDII就是摩根日本精选,该基金自2019年成立以来持续高光表现,产品的最新年化收益达到了10.58%,在同类基金中排名高居第五位。 从重仓个股的变化来看,四季度基金经理也仅调整了两只重仓股,其对看好的公司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持股周期,比如知名公司索尼就是该产品连续多个季度的第一重仓股票。
基金经理张军在季报中表示,经济复苏和日元贬值给日本带来了“久违”的通胀,在本轮通胀的推动下,企业加薪和涨价正在改善日本经济的增长结构,使日本有望走出长期通缩的阴影。 在温和通胀的经济环境下,日本股市的估值和盈利增速有希望提升,并逐渐接近美欧的平均水平。
“从投资结构上,我们认为,投资日本股市,选股非常关键。 短期看,经济复苏将有利于那些聚焦内需或旅游的公司; 而那些具备强劲技术和创新资本的企业,会更有长期的增长潜力。 “他坦言关键所在。
海外ETF有望成为公募内卷新方向
德法ETF或成全球配置盛宴中“落寞客”
2024年1月,日经225ETF和美国50ETF都曾出现过20%的溢价,说明这类产品目前的热度居高不下。 继宽基ETF和主题类ETF之后,跨境ETF有望成为公募内卷指数基金在2024年的流行趋势。 虽然此后基金公司密集出手开启限购,盘中也频现临时停牌。 但考虑到目前海外市场明显的赚钱效应,或许这样的热潮不会迅速衰退。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跨境ETF约为2860亿元。 从增速来看,2023年跨境ETF规模整体增速达45.53%,其中日本市场ETF规模增长超5倍。 再从目前的新基金排期来看,本刊发现,1月30日时汇添富MSCI美国50ETF启动发行。 参考此前两年尤其头部公募在ETF领域的寸土必争,或许2024年其会蔓延到跨境ETF的领域。
仍以上述的日本市场为例,除去主动型产品摩根日本精选外,根据本刊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内地公募投资日本的ETF还包括了易方达日兴资管日经225ETF、华夏野村日经225ETF、华安三菱日联日经225ETF、工银瑞信大和日经225ETF等。 如果对比三季度末和四季度末的份额,除去一只产品略有缩水外,剩余三只基金的规模均有提升,特别是华安旗下的产品从1.52亿份提升到2.76亿份。
当然,本刊也发现并非所有投资海外市场的跨境ETF都是香饽饽,比如投资法国和德国的产品似乎就是例外。 首先是华安法国CAC40ETF,该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仅为-1.91%,在同类基金中基本排在中游略偏下的位置; 其次是来自同一华安德国30(DAX)ETF,该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约为-1.79%,在同类基金中的位次基本等同于法国的产品。
相对来说,倪斌似乎更看好法国的股市。 在四季报中,他如是强调: “四季度,受欧央行持续高利率影响,私人消费与投资部门及进一步收缩,欧元区景气趋势走弱,11月德、法等国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均在荣枯线之下,但已出现触底回升迹象。 同时伴随着油价下跌和商品通胀降温,欧元区最新11月CPI快速回落至最新2.4%的低位,12月欧央行维持三大利率不变,暗示加息周期结束,但未给明确的转向信号,市场预计欧央行首次降息的预期依旧位于2024年3月左右,在整体通胀大幅回落、货币宽松预期回升的背景下,CAC呈现震荡上行走势。 作为欧盟成员国的代表,法国拥有在先进制造、医药及高端美妆及奢侈品等领域的全球行业巨头,法国市场是国内投资者实现全球多元化资产配置的有益补充。 ”
据了解,多家没有获批QDII额度的公司只是“望眼欲穿”期待龙年有可能获得相关的额度。 在书面回复本刊时,上海某券商基金分析师李梦一表示: “QDII额度不批下来显然是有汇率或者控制资本外流的考虑,政策执行的因素可能更大一些; 其他的变化其实都是海外动量效应或者A股的避险效应形成的,如果额度不够,最终ETF会成为少数资金爆炒的工具。 “
(本文已刊发于2月10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提及基金仅做举例,不做买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