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节到,过去全家人可以一起坐着看电视、聊话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随处可见的,是捧着手机刷短视频的小孩,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安安静静各刷各的。
图源 | 摄图网
手机甚至成了不少家长的“哄娃法宝”,似乎只要孩子刷上短视频,世界都安静了......
但你想过刷短视频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会产生什么影响吗?
马斯克警示:短视频算法
会“吃掉”孩子的大脑!
近年来,短视频应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尤其是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然而,这些短视频的内容质量却参差不齐,其中不乏低智、低俗、洗脑的内容。
对此,马斯克认为,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沉迷于短视频,而这种沉迷可能会对他们的心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他进一步指出,长期接触低质短视频可能会导致孩子们的注意力分散,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图源 | X
事实上,这种负面影响已经在相关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早在2021年,一项对正在观看短视频的大脑进行影像扫描的研究论文发表在神经科学领域的期刊Neuro Image上,瞬间登上世界各大新闻网站的头条。
这项研究很有意思。
首先,研究者用20个问题的问卷,调查了这30位年轻人的短视频使用情况,确定他们的依赖程度。
接着,就让30名被试者在大脑监测的情况下,开始刷视频。还不是随便刷视频,研究者给每个人准备了两类视频,加起来都长达6分钟:
第一类被称为GV,相当于你刚刚注册短视频APP,还一个视频都没刷过,算法完全不知道你喜好什么,就按照大众喜好推荐短视频,非常随机。
第二类叫做PV,相当于你已经刷了很久,算法对你的喜好一清二楚,能精准推送你喜欢的个性化短视频。
图源 | Neuro Image
那么,人们在刷短视频时,大脑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研究发现,当这些受试者刷到为他们特别定制的PV时,大脑中奖励系统的某些部位会被激活。而且,这个部位的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一种在大脑奖励中心发挥作用的神经递质),他们会得到一种幸福或欣快的感觉。
也就是说,算法不断为他们送上爱看的短视频时,他们会觉得被好好款待了,从大脑到身心都充满了舒爽的感觉。可一旦视频停止,多巴胺就会停止,快乐的感觉会一落千丈,而身体本能会追求更多的多巴胺,从而对短视频上瘾,不可自拔。
▲国外已经有了专属名词「Tiktok brain」,用来形容短视频沉迷的大脑 | moguldom
这种行为上瘾和其他上瘾一样,我们的大脑都会发生三种变化:脱敏反应、敏化反应和脑前额叶功能退化。大脑神经在经过有趣的短视频反复刺激之后,就会想要一直延续这种快乐。
久而久之,和吃药一样,大脑逐渐对这种快乐产生耐受性,在相同的刺激下,产生令人愉悦的多巴胺就会减少。也就是说从前刷2分钟大脑会感到快乐,而现在需要1个小时。一旦习惯了刷短视频,孩子对工作、看书、学习、思考,可能都很难再提起兴趣。
▲相关研究显示,每天使用智能手机超过7小时的9-10岁儿童的大脑会出现可见萎缩 | The Molecule of More
你的孩子“变笨”了吗?
警惕“屏幕一代”不可逆的大脑损伤
从各种儿歌故事、启蒙APP,到学校课业完成,编程、机器人学习等,这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电子屏幕走进我们的生活,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在逐渐被改变。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家长忽视,更需要做好把关工作,最大可能地减少电子产品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在使用时间上要有明确限制。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专家团队就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龄前儿童每天屏幕暴露时间超标导致的风险。
研究团队追踪了15965名小班-中班-大班儿童三年的数据后,发现对于学龄前儿童,每天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网及使用智能手机等屏幕暴露时间超过1小时,孩子智商会降低7到8分。
图源 | 上海教育电视台视频号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令人上瘾的内容,要做出明确限制。
回想一下身边孩子看的短视频,是不是大多充斥着直白搞笑不需要思考的情节,配上魔性洗脑的背景音乐,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一个视频接一个视频地看了下去?
这些视频的内容大多虚幻浮夸,甚至不乏一些扭曲的三观,容易让孩子误入歧途。
图源 | CCTV新闻
而长期沉浸在这些内容中,不仅孩子的智商发展会受到影响,甚至对大脑也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如何解决孩子的“屏幕依赖”
共同度过有意义的假期?
为什么孩子会有“屏幕依赖”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现实世界里得到的关注太少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显示,以下四类家庭的孩子容易沉迷网络:
◆ 亲子活动少的家庭
◆ 父母抗拒网络的家庭
◆ 教育粗暴的家庭
◆ 父亲教育缺位的家庭
图源 | 摄图网
孩子对手机的沉迷仅仅是表象,没人陪、没朋友、没得玩......这些才是他们“屏幕依赖”的根源。
想让孩子远离屏幕,父母更需要做好这些:
1、让孩子放下手机,陪伴是最好的解药
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一书中指出:“和孩子一起玩儿,是建立亲密关系的最佳方式。”
带孩子散步、旅行、读书,陪孩子搭积木、过家家,孩子会在自然中观察世界,拓展眼界。
从小跟父母一起,见识了山川日月,感受了人文秘境,体悟到亲子之趣的孩子,心中自有大世界,才不会沉迷于一方小小电子屏幕。
图源 | 摄图网
2、父母以身作则,远离“低级快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要总在该陪伴孩子的时候沉迷于短视频、肥皂剧,不要在孩子身边大声音外放刷短视频。要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
3、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
当孩子沉迷游戏或者短视频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没有其他有趣的事情,因此父母要多带孩子体验不同的生活。
李玫瑾教授曾分享过一个案例:一位爸爸发现儿子在高二的时候迷上游戏,他没有一味制止,而是带着儿子报了一个乒乓球班。
每到周末,爸爸就要求和儿子比赛。结果为了赢爸爸,儿子不得不加倍努力练习,也渐渐摆脱掉了网络游戏。
总而言之,任何科技本身并无利弊,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
在孩子的教育路上,比拼的不仅是父母的财富和孩子的智商,还有父母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 End ·
文章部分素材整理自上海教育电视台、丁香妈妈、Musk未来视界、张丹丹的育儿经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