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的旧话(1)
--满眼都是残垣断壁
我出生的村子位于长江南岸大约60里的丘陵地带。村名叫白兔。算得上方圆几十里范围内的大村子。自西向东顺着地势由高到低的一条石板街有3里长,石街中央是连续的一条石槽,那是为了独轮手推车行走方便的,石街两边都有到大腿根那么深的阴沟,表面盖着青石板。沿街南北两旁一家家两层青砖白墙的房屋紧挨着,每家都有2进或3进的前后庭院,也都是青石铺地,排水沟整齐,自然流淌到街边的阴沟里。多数人家院子里有一口水井,饮水用水基本解决了。隔几家才有一条窄窄的只能通过手推车的小巷子。可以想象,一定是哪个朝代或某一段时期这个村子发达过(你想想,那个时代,要从遥远的山里拉这么多青石板铺3里长的街,村里人要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可是,这一切都是小时候从长辈们断断续续唠叨中听到的,因为,自我出生到懂事,再也没有见到过那样的街,那样的楼,那样的院了,进入童年眼里的都是残垣断壁。街道还在,只是两旁没有了楼房,只是半人高一人高的墙壁和院子的轮廓,在断墙的基础上加高一些,盖上稻草,便是一个人家的房屋了。这样的高高低低的草房只占据了原本几进院子的一角。毫无例外,我的家仅仅一间半这样的草房。
当我会走能跑时,印记深刻的便是跟在我大姑小姑后面,跨过一个个残壁,进入附近的院子里破砖碎瓦中割野菜、猪草之类。这算是我人生记忆中最早的情景吧。偶然,在空寂的断墙角会出现一簇簇黄色艳丽的小花,大姑小姑都会去摘几根,看上去她们挺喜欢的,我只会观望而已。只是那个场景在我幼年的脑海里那么深深地刻印着了。以后长大成人,遇到无数劣质的场景,那破墙角的小黄花总是给我新颖、希望、美妙在前方召唤着的感觉。现今步入老年了,依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