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让“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成为全国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之一。从“三医联动”改革,到“三医”协同发展,这是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具体实践,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全市各区医疗保障部门,在北京市医保局指导下,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助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中探索出很多好经验、好做法,书写下首都医疗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闪亮一页。
■“小切口”推动医保“大改革”
“接诉即办”是将医保服务与民生关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纽带,也是推动“三医”协同的直接抓手。东城区医保局将市民热线作为工作指挥棒,通过热线诉求和数据分析,主动治理、以点带面,努力实现未诉先办,不断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效能和治理效能,通过引导医药机构坚决落实好国家、北京市医保政策,加强与辖区内医药机构、街道协同配合,打好“组合拳”,优化为民服务模式,促进医保政策普及和落地,用“接诉即办”这一“小切口”推动医保“大改革”。
西城区医保局牢固树立“红墙意识”,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2-1-1-5-2”框架体系,制定“双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持续推进“大思考、大调研、大讨论、大实践”,深挖细抠影响工作效能水平的症结根源,探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能力的有效路径,在全局掀起干事创业的空前热潮。以“大实践”推动“建新功”,全力解决“接诉即办”群众诉求。
石景山区医保局厚植为民情怀,切实维护职工医保合法权益。注重从“源头”和“源流”处置“接诉即办”,搭建联动平台共享信息,设立快速处置绿色通道,通过实施“靶向”举措,实现了“接诉即办”解决率快速提升和职工群体合法权益有效保障的“双赢”局面,树立了区域“阳光医保”示范典型。
顺义区医保局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医保改革落地。落实大病医保及医疗救助“一站式”实时结算,推进3家医疗机构试点医保移动支付,做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和药品阳光采购。践行“四下基层”优秀传统,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组织党员干部走出机关、下到基层、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打通医疗保障服务“最后一公里”。
■ 共建共享展现医保“大作为”
医保部门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让三地参保人员共享更多“健康红利”,也为“三医”协同发展拓宽了空间。朝阳区医保局携手天津市滨海新区医保局及河北省廊坊市医保局签署《关于推进京津冀三地先行区(市)医保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围绕医保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信息共享互用等方面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设置京津冀医保协同服务窗口,为三地参保群众提供部分险种的异地就医单据受理、异地政策咨询等服务,切实增强了三地参保群众跨省办理医保服务事项的便捷性。
通州区医保局创新工作模式,强化区域联动,积极推进与廊坊市医保局一体化协同发展。结合两地工作需要,通州区医保局和廊坊市医保局签订《医疗保障基金异地协同监管框架协议》,建立健全了两地医保部门协调沟通机制。通州区医保局还按照“急用先行、有重点、分步骤推进”的原则,优先开通津冀参保人员就诊人次集中的定点医疗机构,着力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
■ 智慧医保织密基金监管“一张网”
依托智慧医保服务,织密基金监管网络,是推动“三医”协同的重要基础。海淀区医保局立足于智慧医保应用场景,借鉴先进经验,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研究形成海淀区智慧医保“先看病后付费”信用医保结算模式(信用医保结算模式是指患者在门诊就医的各环节均无需先行缴费,可直接进行检查、化验、取药。离院前在自助机﹝或窗口﹞刷社保卡﹝或医保码﹞进行费用分解并形成信用账单,在就医次月15日前向授信银行还款)。目前,中关村医院、四季青医院已面向公众投入使用;在35家区属医疗机构开展院内参保职工测试;在北医三院正在开展急诊方案研究及系统改造。
门头沟区医保局创新推行“1+3+6”基金监管模式,即通过制定一个区级“三医+”联动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工作方案、落实三项实招(常态监管、专业监管、综合监管)、健全六大机制(共商、共治、共建、数据信息共享、案件查办协作配合、预警和风险评估),推动形成部门间协同治理、多举措综合施策、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特别是聚焦重点领域、重点机构、重点行为,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信息交换、情况互通、文件线索共享和监测分析,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进和信息化建设发展为契机,积极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平台及设备,将可用数据对接,积极推进实现部门之间基础信息共享。
大兴区医保局采用“信用+医保+商保”的模式,探索研究“先诊疗后付费、全面免除住院押金”惠民就医服务新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以个人信用信息为担保,在有住院资质的医疗机构住院时享受押金免缴服务,将未按规定时间内支付医疗费用的患者,由保险公司予以资金垫付和欠费追缴。同时将诚信信息记录到本系统内,再次就医时不再享受住院押金全免服务,实现社会救助对象、定点医疗机构、区医疗保障局、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自动化对接和处理,形成惠民就医服务全流程闭环管理。
昌平区医保局通过昌平区政府网站、“昌平医保”微信公众号和人流量大的户外大屏发布打击欺诈骗保信息。在“昌平医保”微信公众号通报违规使用医保基金案例,发挥警示教育作用,提高群众参与意识。通过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的良性互动,提升监督工作协同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营造全民共同维护医疗保障基金安全的良好氛围。
鉴于民营医院医保基金支出增长较高的实际情况,密云医保局创新监管方式,经前期数据分析和情况调研,选取区域内两家民营医院,试点开展智能化基金监管工作。充分借鉴相关单位先进经验,协调区网信部门和密云联通公司完成网络布设工作,开发完成数据分析终端,助力搭建起基金智慧监管平台。
延庆区医保局持续开展“五进”宣传工作,以期能够为群众充分讲解医保惠民政策、就医流程及注意事项,指导群众充分正确享受医疗保障待遇,提升群众发现欺诈骗保行为的能力和意识,畅通举报渠道,营造全社会关注并自觉维护医疗保障基金安全的良好氛围。
■“小窗口”点亮医保服务“金名片”
“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的成果正在不断完善的医保服务中逐步体现。丰台区医保局坚持创新与实干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并举,优化医保服务管理,打造丰台“百名村医”实事项目,创建丰台医保经办服务“金名片”。同时主动联合政务局、社保中心探索推进社会保险业务“一窗通办”模式,保障企业办事无感化过渡,有效推动丰台区社会保险类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大综窗”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房山区医保局以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综合治理为出发点,以医保医药服务全面精细化管理为落脚点,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精细化”本领,于细节之处下功夫,于细微之处求实效,加强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全流程管理,逐步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优化、管理规范、人民满意的医保医药服务精细化管理体系。
平谷区医保局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不断创新服务举措,全力提升窗口服务水平。特别是将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优良的科级党员干部配置到窗口,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扬“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优良传统,努力打造优质、高效、专业的医保队伍。
怀柔区医保局坚持运用“四下基层”工作法,将“便捷办事”作为调研主攻方向,聚焦流程“通不通”、政策“懂不懂”、体验“好不好”,深入调研医保经办服务工作。区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深入区级医保大厅窗口,分别以群众和工作人员两种身份全面体验政务便民服务办事流程,开展实地“走流程、解难题、优服务”活动。
为持续向参保企业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保障政务服务,北京经开区社会保险保障中心着眼亦庄新城企业群众服务需求,深入推进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按照“广铺点、沉事项、优服务”的工作思路,紧扣让群众就医报销“少跑”“近跑”“不跑”的核心要求,重点聚焦医院、街道、银行、园区“四个维度”延伸服务触角,打造医保服务站场景,满足了群众“就近办、便捷办、多点办、马上办”的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