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都亚男
济郑高铁12月8日正式通车,与此同时,日兰高铁计划明年上半年全线通车,“鲁豫有约”由此更加紧密。
在“鲁豫有约”的背后,这班直通两地的高铁列车,不仅联通了郑州、济南两座“万亿城”,更是把两大城市群紧密联系在一起,释放更多产业发展新机遇。
济郑高铁山东段正线桥梁总长度为159公里,占线路全长的94%,其中济郑高铁长清黄河特大桥为全线控制性工程。来源:中国铁路
处于两省交界的聊城距离全面迈入“高铁时代”开启倒计时,鲁西地区是否也有望由此迎来“崛起”时刻?
两座“万亿城”两小时可达
12月8日,济郑高铁将全线贯通运营,济南西至郑州东站间最快1小时43分钟可达,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时空距离进一步压缩。12月7日,铁路12306App上已经有了济郑高铁相关车次车票销售信息。12月8日的始发车G4821次列车从长清站出发,终点站郑州东站,用时1小时39分,二等座票价为220元。12月9日的G4625次列车从济南站出发,终点站郑州东站,用时2小时整,二等座票价241元。
济郑高铁全长407公里,先期实施济郑高铁河南段,从郑州东至濮阳东已于去年6月20日建成通车。2020年3月,济郑高铁山东段正式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伴随着济郑高铁山东段的即将通车,聊城距离全面迈入“高铁时代”也开启倒计时。
济郑高铁聊城段全长115.3公里,占山东段总里程的68%,聊城境内将新建茌平南站、聊城西站、莘县站三个高铁站。其中,聊城西站站场规模为6台15线,为济郑高铁、京雄商高铁共用站,远期还将成为聊城至青岛城际铁路共用站场。
据聊城日报报道,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以聊城为轴点,向东30分钟到济南、90分钟到青岛;向西60分钟到郑州,连接陇海客运专线,直通陕甘疆。聊城东融省会经济圈、西接中原经济区、北依京津冀、南连长三角、直通粤港澳,交通将更为便捷……
聊城,曾因京杭大运河而“八百斛之舟迅流无滞”,繁荣一时,后随着运河漕运的衰落,作为交通枢纽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聊城作为山东省16市中唯二没通高铁的城市之一,经济常年在全省处于“吊车尾”的位置。
由此可见,济郑高铁的开通后,聊城便将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这不仅是山东“市市通高铁”又近一步,对于聊城来说益处之大更是溢于言表。
“鲁西崛起”正当时?
与此同时,日兰高铁计划明年上半年全线通车,“鲁豫”合作发展更加紧密的同时,鲁西地区也有望迎来“崛起”时刻。
日兰高铁,连接山东日照和河南兰考,东起山东日照,向西经山东临沂、济宁、菏泽,与郑徐高铁兰考南站接轨,线路全长约494公里,2021年年底日兰高铁山东段已全线通车。今年8月底,鲁豫两省共同签署《关于加强交通互联互通 服务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协议》,协议中指出“日兰高铁计划明年上半年全线通车”。
2021年年底日兰高铁山东段开通后,和聊城同样位于鲁西地区的菏泽,由此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日兰高铁明年上半年全线通车后,菏泽将可以通过河南兰考接入陇海客专,直通郑州、西安以至新疆。
来源:中国铁路
伴随着济郑高铁、日兰高铁、雄商高铁等交通运输网的建设,鲁豫两省联系更加紧密。那么,作为与河南接壤的鲁西地区,交通情况一改往日“落魄”,是不是迎来了一次“鲁西崛起”的机会?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福一表示,“开通高铁,对聊城、菏泽等鲁西地区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贯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城市基础、发展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扎实优越,就会对其他的产业、资金、人才等各方面产生集聚效应,这对聊城等鲁西地区来讲,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机遇。”
高福一补充道,“不过,高铁贯通以后,鲁西地区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从人才角度来讲,也可能对人才有抽离效应。因此,要更加注重新业态的培育,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如此才能把更多的高端要素、人才聚集到这个地方来。”
鲁豫如何“1+1>2”?
这班直通两地的高铁列车,不仅联通了郑州、济南两座“万亿城”,更是把两大城市群紧密联系在一起,释放更多产业发展新机遇的可能性。
济郑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两市通行时间将缩短至两个小时以内,这不仅是对济南和郑州两座北方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对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带来无可比拟的积极影响。
“每6.5秒可完成生产1台压缩机,年产1500万台”……今年4月,有河南媒体报道称,海尔集团近年来首个在青岛以外投资的海尔空调压缩机工厂落地郑州经开区,建成投产后将推动海尔郑州创新产业园成为全球供应链配套最完整的海尔产业园。
事实上,这也不是海尔首次“落子”郑州。2012年、2018年,海尔集团空调生产基地和热水器生产基地先后落户郑州经开区,目前已经分别成为海尔集团乃至行业内最大规模家用空调智能制造基地和全球第一家热水器“灯塔工厂”。不止是海尔,浪潮也在郑州建设了生产基地。
高铁开通后,和海尔、浪潮一样的企业有望进一步跨省互动,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要素链跨区域联动。
来源:中国铁路
此外有声音称,山东GDP要高于河南,济郑高铁全线建成通车,给河南带来的益处要大于给山东带来的益处。其实此种想法十分片面,并没有深层次地统筹考虑两省发展的差异互补性。
山东,是黄河流域唯一出海口省份,坐拥青岛港、日照港等优质海港资源;河南,是贯通南北东西的中原腹地,是国内重要的铁路和航空货运枢纽。在鲁豫两省更加紧密的背景之下,山东将为河南开拓新的出海选择,河南也将为山东港口延伸腹地。
郑州有陆港有航港,却因地理因素没有海港。长期以来,因依托陇海铁路线路直、运距短、成本低等因素,连云港似乎天生就是河南企业的最佳出海口,为河南企业提供铁矿石、铝矾土、有色矿、粮食等进口服务,以及煤炭、车辆等出口服务,年运量逐年增长至2600万吨以上高位,成为连云港本土之外的最大货源地。
现如今,在鲁豫两省联系更加紧密的基础之上,山东港口在河南企业心目中的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青岛港、日照港、滨州港等山东港口也将迎来更多机会。
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机制,没有哪一方是处在绝对的优势或劣势地位,“双赢”是山东与河南在新时代双向奔赴的共同抉择。
事实上,“鲁豫有约”的步伐正越走越快。今年8月,山东省政府、河南省政府共同签署《关于加强交通互联互通 服务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协议》,其中重点提及两省高铁网和公路网的建设,“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此外今年1月,山东省科技工作会议提出,将加快推进鲁豫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创建工作,并力争早日获批。
高福一也指出了未来鲁豫两省产业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当两地的两个产业之间是互补协作的,就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驱动的方式来推进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区域化产业链。”
这通直达济郑的高铁,不仅使得“鲁豫”的手牵得更紧,更让“1+1>2”的可能性照进现实。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