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输入命令,在Shell下启动一个前台进程:
用户按下Ctrl+C ,这个键盘输入产生一个硬件中断,被OS获取,解释成信号,发送给目标前台进程。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int argc,char*argv[])
{while (true){cout<<"我是一个进程我的pid: "<
一个bash当中,终端终只能有一个前台进程
Ctrl-C 产生的信号只能发给前台进程。一个命令后面加个&可以放到后台运行,这样Shell不必等待进程结束就可以接受新的命令,启动新的进程。
后台进程可以被 kill -9 杀死
Shell可以同时运行一个前台进程和任意多个后台进程,只有前台进程才能接到像 Ctrl-C 这种控制键产生的信号。
前台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用户随时可能按下 Ctrl-C 而产生一个信号,也就是说该进程的用户空间代码执行到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收到 SIGINT 信号而终止,所以信号相对于进程的控制流程来说是异步Asynchronous)的。
信号是进程之间事件异步通知的一种方式,属于软中断。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RnYA0gmG-1678453202752)(C:\Users\蒋乙赏\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30310194923194.png)]
总共有62个信号1-31个信号是普通信号,34-64是实时信号。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RSmi6w0I-1678453202753)(C:\Users\蒋乙赏\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30310195140882.png)]
(sigaction函数稍后详细介绍),可选的处理动作有以下三种:
SIGINT的默认处理动作是终止进程,SIGQUIT的默认处理动作是终止进程并且Core Dump,现在我们来验证一下。
Core Dump
首先解释什么是Core Dump。当一个进程要异常终止时,可以选择把进程的用户空间内存数据全部 保存到磁盘上,文件名通常是core,这叫做Core Dump。进程异常终止通常是因为有Bug,比如非法内存访问导致段错误,事后可以用调试器检查core文件以查清错误原因,这叫做Post-mortem Debug(事后调试)。一个进程允许产生多大的core文件取决于进程的Resource Limit(这个信息保存 在PCB中)。默认是不允许产生core文件的,因为core文件中可能包含用户密码等敏感信息,不安全。在开发调试阶段可以用ulimit命令改变这个限制,允许产生core文件。
首先用ulimit命令改变Shell进程的Resource Limit,允许core文件最大为1024K: ulimit -c 1024
使用 kill -3命令
ulimit命令改变了Shell进程的Resource Limit,test进程的PCB由Shell进程复制而来,所以也具 有和Shell进程相同的Resource Limit值,这样就可以产生Core Dump了。 使用core文件:
=
我们在C/C++当中除零,内存越界等异常,在系统层面上,是被当成信号处理的。
总结思考一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using namespace std;void sigcb(int signo)
{cout<<"我是一个2号信号:,你成功处理了我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using namespace std;void Showpending(sigset_t* set)
{for(int i=1;i<41;i++){if(sigismember(set,i)){cout<<"1";}else{cout<<"0";}}cout<
意义:禁止编译器对该语句做出优化。就比如定义一个全局变量,此时如果优化的话,则这个值会被存到寄存器中,此时你如果对该全局变量进行修改的话,只是对内存中的数据进行修改,寄存器的值是不变的。定义该关键字意义是告诉编译器,想获取我这个值必须要去内存中去取。 禁止将我这个值优化到寄存器中。
上一篇:线程调度的基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