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机调度
- 基本概念
- 三个层次
- 高级调度(作业调度)
- 中级调度(内存调度)
- 低级调度(进程调度)
- 三层调度的联系、对比
- 补充知识
- 进程的“挂起态”
- 七状态模型
其实调度的概念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比如在我们去银行的时候,这个银行,它可能有几个窗口为客户服务。那么,这些客户,到底应该先为谁服务呢?银行一般采用的是先到先服务的这种原则。
如果说此时有一个vip客户,这个客户在银行里可能就会优先被服务、优先级更高。
再看另外一个例子。一个宿舍,早上大家都想上卫生间。每个人都想使用,但是有的人想使用3分钟,有的人要10分钟,有的人要1分钟……那么,大家在商量之后,就决定了一种使用这个资源的一个原则:使用时间短的就先使用,使用时间长的就后使用;如果时间长度相同的,先排队的先使用。
其实所谓的调度,它指的就是,当我们有一堆任务要处理的时候,由于当前的资源有限,那么这些事情没办法同时地被处理,那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按照某种规则(比如先到先服务、时间短的优先),来决定我们要用什么样的顺序来处理这些任务。这就是所谓的“调度”。
当有一堆任务要处理,但由于资源有限,这些事情没法同时处理。这就需要确定某种规则来决定处理这些任务的顺序,这就是“调度”研究的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在一个程序整个生命周期内,什么时候会发生调度的情况。
第一种,叫做高级调度,又叫作业调度。
此处补充一下作业的概念。
所谓的作业,指的就是某一个具体的任务。
可能有时会看到这种描述:用户向操作系统提交了一个作业。
这句话,其实可以理解为:用户让操作系统帮他启动某一个程序,这个程序是来处理某一个具体的任务的。
我们知道,我们要启动一个程序,那么这个程序相关的数据肯定需要从外存放到内存里面。
但是我们的内存资源又是有限的。
所以,如果内存已经满了,那么我们给操作系统提交的作业(或者我们想让系统帮我们启动的这个程序)就有可能没办法马上把它们放入内存(没办法马上启动)。
在这个时候,操作系统就会做高级调度(作业调度)。
操作系统会按照作业调度的相关规则,从作业后备队列里面选择一个先把它调入内存,并且会为这个作业建立与它相对应的进程,也就是建立一个PCB。这就是高级调度(作业调度)要做的事情。如果当前用户提交了很多作业,操作系统就要决定接下来到底要执行哪一个作业。
高级调度(作业调度):按一定的原则从外存的作业后备队列中挑选一个作业调入内存,并创建进程。简化理解:好几个程序需要启动,到底先启动哪个。
每个作业只调入一次,调出一次。作业调入时会建立PCB,调出时才撤销PCB。
低级调度(进程调度/处理机调度):按照某种策略从就绪队列中选取一个进程,将处理机分配给它。
因为我们内存中同一时刻是存在很多进程的,而我们CPU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操作系统也需要按某种策略,从我们的进程就绪队列中挑选出一个进程,把处理机资源分配给它。
多道程序并发,这件事情,肯定要用到进程调度。
所以,进程调度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一种调度,在一般的操作系统中都必须配置进程调度。
并且,进程调度的频率是很高的,一般几十毫秒一次。因为高频率的进程调度,才可以让各个进程很快速地、轮流地上CPU执行。这样才可以让用户在宏观上看,好像是各个进程在同时运行。
刚才我们说过,计算机当中有可能出现内存资源不足的情况。内存里面此时存在多个进程的数据。
而如果内存不足的话,其实我们是可以让一些不太紧急、不太重要的进程,先把这些进程的数据从内存调出到外存。
如果一个进程的数据,把它从内存放入到了外存里面,那这个进程此时就处于挂起状态。操作系统会把这些进程的PCB组织起来成为一个队列,叫挂起队列。(类似于之前说过的就绪队列、阻塞队列)
暂时调到外存等待的进程状态为挂起状态。被挂起的进程PCB会被组织成挂起队列。
那此时已经有空闲的内存资源了,操作系统又可以通过某一种调度策略,来决定,到底要把哪个进程的数据先调回内存。这个就是中级调度管的事情,又叫内存调度。
中级调度(内存调度):按照某种策略决定将哪个处于挂起状态的进程重新调入内存。
我们平时用手机的时候会有这样的体验:有时在切换程序(切换进程)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发现切换的很快,而有的时候切换的又很慢。有种可能的原因就是,当切换很快的时候,这个进程的数据有可能是位于内存里面的;而切换进程很慢的时候,有可能是因为那个进程的数据已经不在手机内存里,而是被系统调到了外存当中,所以当你切换到这个进程的时候,系统会发现,这个进程此时非运行不可了,它再把相关的数据从外存再读回内存。
那么显然,在进程运行的生命周期内,有可能会多次调出、调入内存,所以中级调度发生的频率肯定要比高级调度的频率更高。
刚刚提到了挂起状态。此处再补充一个与挂起状态相关的,七状态模型。
暂时调到外存等待的进程状态为挂起状态(挂起态,suspend)。
挂起态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就绪挂起、阻塞挂起两种状态。
之前已经学习了进程的五状态模型。这是考研408里要求掌握的一种模型。
但对于一些自主命题的学校,也有可能要掌握七状态模型。总之了解一下。
那么,在引入了就绪挂起、阻塞挂起两种状态之后,一个处于就绪态的进程,如果此时这个系统的负载比较高、内存空间已经不够用了,那么它有可能会把一个处于就绪态的进程,把它暂时调到外存当中,这个进程就进入了一个就绪挂起的状态。一直到内存空闲,或者这个进程急需进行,那么这个进程又会被激活,并把它相应数据挪回内存中。
同样地,一个阻塞态的进程也可以被挂起,相应的也可以被激活、重新调入内存。
而有的操作系统,对于处于阻塞挂起的进程,当它等待的阻塞事件发生的时候,这个进程会从阻塞挂起变为就绪挂起。之后,当它再被重新调回内存的时候,直接就是就绪态,而不是回到阻塞态。
还有的时候,一个进程处于运行态,当运行结束之后,可能这个进程下处理机的时候就会被直接放到外存当中,让它进入就绪挂起的状态。
而有的时候,一个处于创建态的进程,当它创建结束之后、创建完PCB之后,有可能出现内存空间不够的情况,那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处于创建态的进程,创建之后处于就绪挂起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挂起”和“阻塞”的区别。
这两种状态都是暂时不能获得CPU的服务,但区别在于,处于挂起态的进程,进程映像是放在外存里的;而处于阻塞态的进程,它的进程映像其实还在内存当中。
有的操作系统,会把就绪挂起、阻塞挂起分为两个不同的挂起队列。还有的操作系统会把阻塞挂起的进程,根据阻塞原因不同,再把阻塞挂起队列细分为多个队列。
以上就是七状态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