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22年,各省都交了优秀的“成绩单”,各省的经济强弱即将揭晓。广东与江苏的GDP均超过12万亿元,是31省中超过12万亿元的两个城市,GDP分别为12.91万亿元与12,18万亿元。山东省、浙江省、河南省紧随其后,GDP分别为8.7万亿元、7.8万亿元、6.1万亿元。
福建省2022年GDP增速一马当先,同比增速达到4.7%,福建省作为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民营工业对福建省经济增长贡献较为突出。江西省的GDP增速也达到了4.7%,除福建、江西经济增速领跑外,甘肃和湖南的GDP增速也达到了4.5%。
各省的GDP不代表各省的经济水平,相比较GDP,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更能代表各省经济水平。
按年平均汇率折算,(港澳台暂无数据)全国31省来看,有21省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北京以19.01继续稳居榜首,从2021年的18.39万元增至19.01万元,上海以17.95万元位居第二,GDP总量第一的广东省以10.25万元位列第七名,而总量排名第五和第六位的河南和四川直接降到了第22位和第20位,直接暴露出来了经济强弱的真实水平。
人均可支配收入应该更能反映各省人民的财富和贫穷。2022年上海以人均可支配收入79610元排名第一,北京以77415元紧随其后。浙江、江苏和天津排名第三至第五,而广东、福建和山东的排名也相对较高,这些地区都是大家认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下图表分析了三次产业的结构情况,31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黑龙江第一产业最高为22.7%;海南以20.88%排在第二名,广西以16.2%排在第三名。第一产业最低的是上海和北京,分别为0.2%和0.3%。
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山西第二产业最高为54.0%;陕西以48.6%紧跟其后位排在第二、内蒙古以48.5%排在第三。第二产业增最低的是上海和北京两地,分别为25.7%和15.9%。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北京第三产业最高为83.9%;上海以74.1%排在第二,天津以61.3%排在第三。内蒙古与山西发展第三产业最低,分别为40%和40.8%。
山东第一产业增加值以6299亿元的第一产业增加值稳居第一,四川、河南紧随其后分别为5964.3亿元、5817.78亿元,广东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340.36亿元,位居第四位。
江苏、广东两省经济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均位居前二,均超过5万亿元。江苏以5588.87亿元位居第一,广东以52843.51亿元位居第二。
广东第三产业增加值最为抢眼,产业增加值超过7万亿元,江苏紧随其后,第三产业增加值62027.5亿元,位居第二。
过去的2022年虽有疫情的影响,但总体各个省份都交出了优秀答卷,总结了2022年的经验与发展,才能更好的明确今年的发展方向,我们一起展望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