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中的multi是为了实现redis独特的事务而存在的,底层是有一个队列,将Multi后面的命令先进先出的顺序加入队列,在执行exce命令,将队列中的命令取出执行。配合redis完成事务的命令还有watch(会监控一个数据是否被修改,当被修改之后,当前事务直接失效)、discard(取消当前事务的执行)。
aof和rdb都是redis进行持久化的一种方式,redis持久化分为主动持久化和被动持久化,rdb可以认为是redis database,是一种基于快照的redis持久化,rdb持久化的时候,会开启一个子线程进行持久化,耗时较大。aof的全名叫做文件的尾部添加模式,只对修改的部分进行添加,实效性比较高,但是经常修改数据会使得aof文件过大,所以在一段时间过后应该重建aof。
redis是一种key-value类型的数据库,key是string类型,value有五种数据类型,string、hash、list、set、zset。redis数据结构的设计是非常巧妙,在于内敛了数据结构的实现,用户不必纠结于使用什么底层数据结构,redis会自动切换为最适合的数据结构进行存储数据。string的底层有int、embstr还有raw,根据val的类型、大小从而选择不同的数据结构。hash,底层实现有hashtable和ziplist,list底层有linkedlist和ziplist,在新版本的redis中出现了两者结合的quicklist,set的底层有hashtable和intset,zset底层实现有skiplist和ziplist。skiplist是一种高效的类似于二分查找的数据结构,其适用于经常修改的场景。
go语言的slice的结构有点类似于redis中的sds,slice的结构体存储着len大小、容量大小和底层的数组的指针,相比于go中的数组,slice的大小范围是可变的,slice在进行append操作的时候,当底层的数组的容量不够的时候需要进行扩容,扩容的规则是,当扩容的容量小于256的时候,一般是两倍进行扩容,大于256的时候,一般1.25倍进行扩容,直至满足要求。
缓存、分布式锁
两种方法,贪心+二分查找、动态规划
dfs(在计算岛屿的时候,可以考虑将岛屿淹没,从而省去了visited数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