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uals,hashCode经常会用到,如果不知道它的规则,岂不是容易出现隐藏的bug么?
运算符,用于比较两个变量是否相等。
如果作用于基本数据类型,则直接比较其存储的“值”是否相等; 如果作用于引用类型的变量,则比较的是所指向的对象的地址
Object 的实例方法,比较两个对象的content是否相同。
默认Object类的equals方法是比较两个对象的地址,跟==的结果一样。
Object的equals方法如下: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return (this == obj);
}
但在一些类库当中这个方法被覆盖掉了,如String, Integer, Date在这些类当中equals有其自身的实现,而不再是比较类在堆内存中的存放地址了。
Object 的 native方法 , 获取对象的哈希值,用于确定该对象在哈希表中的索引位置。
它实际上是一个int型整数,所以如果没有重写hashCode方法,任何对象的hashCode方法是不相等的。
无论何时,对同一个对象调用hashCode都应该产生同一个值。
如果重写了equals方法就必须要重写hashCode方法,以便用户将对象插入到散列表中。
将对象放入到集合中时,首先判断要放入对象的hashcode值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的hashcode值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直接将该对象放入集合中。
如果hashcode值相等,然后再通过equals方法判断要放入对象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对象是否相等,如果equals判断不相等,直接将该元素放入到集合中,否则不放入。
回过来说get的时候,HashMap也先调key.hashCode()算出数组下标,然后看equals如果是true就是找到了,所以就涉及了equals。
对于任何非null的引用值x,x.equals(null)必须返回false。
一个很常见的错误根源在于没有覆盖hashCode方法。在每个覆盖了equals方法的类中,也必须覆盖hashCode方法。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会违反Object.hashCode的通用约定,从而导致该类无法结合所有基于散列的集合一起正常运作,这样的集合包括HashMap、HashSet和Hashtable。
在应用程序的执行期间,只要对象的equals方法的比较操作所用到的信息没有被修改,那么对这同一个对象调用多次,hashCode方法都必须始终如一地返回同一个整数。在同一个应用程序的多次执行过程中,每次执行所返回的整数可以不一致。
如果两个对象根据equals()方法比较是相等的,那么调用这两个对象中任意一个对象的hashCode方法都必须产生同样的整数结果。
如果两个对象根据equals()方法比较是不相等的,那么调用这两个对象中任意一个对象的hashCode方法,则不一定要产生相同的整数结果。但是程序员应该知道,给不相等的对象产生截然不同的整数结果,有可能提高散列表的性能。
下一篇:JPA Buddy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