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表示层的目的是表示出用户看得懂的数据格式,实现与数据表示有关的功能。主要完成数据字符集的转换、数据格式化和文本压缩、数据加密、解密等工作。
协议:PPP
协议:IP
协议:TCP
协议:HTTP
功能:应用层提供的服务非常多,虚拟终端(Telnet、SSH)服务、文件传输服务(FTP、TFTP)、邮件服务、web服务等等
功能: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端到端的数据传输,而端就是端点(IP+port),等同于一个应用进程;所以,传输层的数据传输也是进程到进程的。
功能:完成路径选择(路径选择就是路由)。
功能:传递信息、帧同步、控制差错、控制流量、控制链路、MAC寻址、 区分数据和控制信息、透明传输。
功能:提供透明的比特流传输。
协议数据单元PDU | |
传输层 | 数据段 |
网络层 | 分组 |
数据链路层 | 帧 |
物理层 | 比特流 |
将信息打包,从最高层--应用层开始逐渐下行到 最底层--物理层。
封装的过程就是在纯用户数据基础上加上地址、校验等控制信息;所以,封装在各层上产生的PDU包括数据和控制两部分信息。
将信息解包,从最低层—物理层开始逐渐上行 到最高层—应用层。
数据从参考模型的底层向高层移动,是在做解封装/解包,每层都去掉头部(有时还有尾部),提取出载荷送给上一层。所以,头部“减少”。
包括:信息(Information)、数据流(Data stream)、数据段(Segment)、分组(Packet)、帧(Frame)、比特流(Bits)。
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是虚拟通信,实通信发生在“U”型通道。
把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的结构;换种说法,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协议是一组规则,规定了同一层上对等实体之间所交换的数据包或者报文的格式和含义。对等实体利用协议来实现它们的服务定义,它们可以自由地改变协议,只要不改变呈现给它们用户的服务即可。按照这种方式,服务和协议是完全相分离的。
1、各层工作独立,层之间通过接口联系,降低协议工作的复杂 程度。
2、灵活性好,任何一层的改变不影响其它层。
3、每层的实现技术可以不同,减少了实现的复杂度。
4、易于维护,每层可以单独进行调试。
5、 便于标准化。
相同点
1、都分层 ,都有应用层,尽管他们的服务不同。
2、都有可比较的传输层和网络层。
3、使用的分组交换而不是电路交换技术。
不同点
1、TCP/IP将表示层和会话层包含到了应用层。
2、TCP/IP将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包括到了一层中。
3、TCP/IP更简洁,但OSI更易开发和排除故障。
4、TCP/IP在实践中产生。
每层中活动的元素。
指在单位时间内流经的信息总量,单位bps。
1 kbps = 1,000 bps = 10^3 bps
1 Mbps= 1,000,000 bps = 10^6 bps
1 Gbps =1,000,000,000 bps = 10^9 bps
吞吐量是可测得的带宽,所以它的单位跟带宽是一样的,基本单位是 比特每秒(bps)
信道的分布方式。常见的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 环型、树型和网状
一系列规则和约定的规范性描述,它控制网络中的设备之间如何进行信息交换。
信源机和信宿机之间 的通信由一段一段的直接相连 的机器间的通信组成,机器间 的直接连接叫做点到点连接。
信源机和信宿机之间 直接通信,好像拥有一条直接的线路。
通信子网中只有两种元素:网络节点,以及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
ARPANet不同于之前的电话交换网络(电路交换),也不同于报文交换系统,采用了现代互连网络中广为使用的分组交换技术,这是ARPANet最重要的技术特征。
个域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发放、收方、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