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局锁
flush tables with read lock 如果要释放全局锁,则要执行这条命令: unlock tables
全库逻辑备份。 如果数据库的引擎支持的事务支持可重复读的隔离级别,那么在备份数据库之前先开启事务,会先创建 Read View,然后整个事务执行期间都在用这个 Read View,而且由于 MVCC 的支持,备份期间业务依然可以对数据进行更新操作。
2.表锁
//表级别的共享锁,也就是读锁; lock tables xx read; //表级别的独占锁,也就是写锁; lock tables xx write;
也就是说如果本线程对学生表加了「共享表锁」,那么本线程接下来如果要对学生表执行写操作的语句,是会被阻塞的,当然其他线程对学生表进行写操作时也会被阻塞,直到锁被释放。
释放表锁,可以使用下面这条命令,会释放当前会话的所有表锁:
unlock tables
3元数据锁(MDL)
隐式锁
对一张表进行 CRUD 操作时,加的是 MDL 读锁;
对一张表做结构变更操作的时候,加的是 MDL 写锁;
4 意向锁
意向锁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判断表里是否有记录被加锁。
在使用 InnoDB 引擎的表里对某些记录加上「共享锁」之前,需要先在表级别加上一个「意向共享锁」;
在使用 InnoDB 引擎的表里对某些纪录加上「独占锁」之前,需要先在表级别加上一个「意向独占锁」;
AUTO-INC 锁是特殊的表锁机制,锁不是再一个事务提交后才释放,而是再执行完插入语句后就会立即释放。
行级锁的类型主要有三类:
Record Lock,记录锁,也就是仅仅把一条记录锁上;
Gap Lock,间隙锁,锁定一个范围,但是不包含记录本身;
Next-Key Lock:Record Lock + Gap Lock 的组合,锁定一个范围,并且锁定记录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