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前缀索引说白了就是对字符串或前n个字符建立索引
一般来说使用前缀索引,可能都是因为整个字段的数据量太大,没有必要针对整个字段建立索引,前缀索引仅仅是选择一个字段的前n个字符作为索引,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索引空间,另一方面则可以提高索引效率,当然很明显,这种方式也会降低索引的选择性。这里又涉及到一个概念,索引选择性
它是指不重复的索引值和数据表的记录总数的比值,取值范围在 [0,1] 之间。索引的选择性越高则查询效率越高,因为选择性高的索引可以让 MySQL 在查找时过滤掉更多的行。
那是不是选择性越高的索引越好呢?也不全是,索引选择性最高为 1,唯一索引选择性肯定为1,搜索的时候就能直接通过搜索条件定位到具体一行记录,这个时候虽然性能最好,但是也是最费空间的,而前缀恰恰就是希望能够在索引的性能和空间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我们希望能够选择足够长的前缀以保证较高的选择性,但是又希望索引不要太过于占用存储空间。
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索引选择性呢?索引前缀应该足够长,以便前缀索引的选择性接近于索引的整个列,即前缀的基数应该接近于完整列的基数
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问题,下图的表中假设有5kw数据,除主键外,我们没有其他的索引
现在我们有一个需求:根据手机号查询用户id,那前缀索引应该怎么玩呢或者说怎么确定这个n
1.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如下 SQL 得到全列选择性 (这里结果为1,即没有重复的值)
sql:SELECT COUNT(DISTINCT phone) / COUNT(*) FROM test
2.调试我们的n(索引选择性)
sql: SELECT COUNT(DISTINCT LEFT(phone, N)) / COUNT(*) FROM test;
这里的思路就是不停的追加n的值,获取到最近全列选择性(也就是1),但是N最小的值
其实我们基于表中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前三位已经可以达到唯一确定数据的作用了(现实中数据量大,需要调试)
确定好前缀索引的n接下来就可以去创建并使用了
sql: alter table test add index phone_index(phone(3));
执行一个查询sql
结合执行计划,我们来分析一下执行过程
如果我们建立了前缀索引的选择性为 1,那么就不需要第 5 步了因为满足条件的值就一条,如果前缀索引选择性小于 1,就需要第五步。
从上流程中,可以合理选择前缀索引长度能够既节省空间,又提高搜索效率。
凡事都有二面行,那么前缀索引真的完美么,当然不是
我们再看一个sql
说好的索引覆盖呢?(注意看 Extra 是 Using where)
前缀索引中,B+Tree 里保存的就不是完整的 phone 字段的值,必须要回表才能拿到需要的数据。所以,用了前缀索引,就拿不到数据的完成值,必须回表,也用不了覆盖索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