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是JDK内置的一种 服务提供发现机制,可以用来启用框架扩展和替换组件,主要是被框架的开发人员使用,比如java.sql.Driver接口,其他不同厂商可以针对同一接口做出不同的实现,MySQL和PostgreSQL都有不同的实现提供给用户,而Java的SPI机制可以为某个接口寻找服务实现。Java中SPI机制主要思想是将装配的控制权移到程序之外,类似Spring的IOC机制。在模块化设计中这个机制尤其重要,其核心思想就是 解耦。
SPI整体机制图如下:
当服务的提供者提供了一种接口的实现之后,需要在classpath下的META-INF/services/
目录里创建一个以服务接口命名的文件,这个文件里的内容就是这个接口的具体的实现类。当其他的程序需要这个服务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查找这个jar包(一般都是以jar包做依赖)的META-INF/services/
中的配置文件,配置文件中有接口的具体实现类名,可以根据这个类名进行加载实例化,就可以使用该服务了。JDK中查找服务的实现的工具类是:java.util.ServiceLoader
。
在现今的微服务的框架下,我们最常见的是提供API服务,也就是接口和实现都部署在同一个集群中,向外通过Http/Rpc协议,外部调用方,通过引入jar包的方式,使用我们的服务,常用的框架Dubbo,便是是如此。
这里实际包含两个问题,第一个SPI和API的区别?第二个什么时候用API,什么时候用SPI?
SPI - “接口”位于“调用方”所在的“包”中
例如:
API - “接口”位于“实现方”所在的“包”中
例如:微服务中提供的接口API,微信的提现接口。
结合网上的案例,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案例,步骤如下:
public interface Search {public List searchDoc(String keyword);
}
public class FileSearch implements Search{@Overridepublic List searchDoc(String keyword) {System.out.println("文件搜索 "+keyword);return null;}
}
public class DatabaseSearch implements Search{@Overridepublic List searchDoc(String keyword) {System.out.println("数据搜索 "+keyword);return null;}
}
com.jd.javalearn.spi.Search
,里面加上我们需要用到的实现类// 文件名为接口的全限定类名
com.jd.javalearn.spi.Search//内容
com.jd.javalearn.spi.impl.DataBaserSearch
com.jd.javalearn.spi.impl.FileSearch
public class SPi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erviceLoader load = ServiceLoader.load(Search.class);Iterator iterator = load.iterator();while (iterator.hasNext()){Search next = iterator.next();next.searchDoc("helloWorld");}}
}
在com.jd.javalearn.spi.Search
文件里写上两个实现类,结果如下:
原理:
ServiceLoader.load(Search.class)
在加载某接口时,会去META-INF/services
下找接口的全限定名文件,再根据里面的内容加载相应的实现类。
这就是spi的思想,接口的实现由provider实现,provider只用在提交的jar包里的META-INF/services
下根据平台定义的接口新建文件,并添加进相应的实现类内容就好。
上面的案例是在同一个项目中,似乎没有体现SPI的价值和意义。
因为SPI的接口和实现都是在同一个包中,跟我们所说的概念不太相符合。
SPI - “接口”位于“调用方”所在的“包”中
通过Maven的多模块机制,重新编织SPI。其中设计到一个问题,就是循环引用的问题。
原来的设计:
1、定义了两个模块 spi_client 和 spi_provider
2、spi_client中定义了接口(调用方),spi_provider中定义了实现(服务提供方)
问题在于:这两个模块互相引用。spi_client的pom文件引用了spi_provider,spi_provider则需要spi-client提供的接口
所以:增加一个模块,接口模块:spi_interface,
spi_interface,主要是因为接口是双方都要用的,避免循环引用,调用方需要根据接口查找并调用服务,而提供者需要实现接口,如果把接口定义到调用者模块,那么提供者要实现接口就必须引入整个调用者模块!容易引起循环引用。
父pom
spi_client spi_provider spi_interface
spi_client中pom
java_learn org.example 1.0-SNAPSHOT 4.0.0 spi_client org.example spi_interface 1.0-SNAPSHOT compile org.example spi_provider 1.0-SNAPSHOT compile
spi_provider的pom
java_learn org.example 1.0-SNAPSHOT 4.0.0 spi_provider org.example spi_interface 1.0-SNAPSHOT compile
还是一样的代码,但是结构上更接近SPI的思想,也是一样的效果
注意这里说的是Java SPI的缺点,SPI是一种机制,而Java SPI只是它的其中一种实现。
注意到实现类的加载过程,是通过java.util.ServiceLoader进行实现。通过iterator,遍历每一个实现类,而没有按需加载。
注意事项
接口实现类必须提供一个无参的构造器!
Java SPI 的实现流程
优点:
使用Java SPI机制的优势是实现解耦,使得第三方服务模块的装配控制的逻辑与调用者的业务代码分离,而不是耦合在一起。应用程序可以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启用框架扩展或替换框架组件。
相比使用提供接口jar包,供第三方服务模块实现接口的方式,SPI的方式使得源框架,不必关心接口的实现类的路径,可以不用通过下面的方式获取接口实现类:
通过SPI的方式,第三方服务模块实现接口后,在第三方的项目代码的META-INF/services目录下的配置文件指定实现类的全路径名,源码框架即可找到实现类
缺点:
Java核心技术36讲
The Java? Tutorials
Java Doc
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 Creating Extensible Java Applications
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
Java ServiceLoader使用和解析
Java基础之SPI机制
Java中SPI机制深入及源码解析
SPI机制简介